十八大爭鬥 兩黨媒對掐 各界圍觀看好戲

人氣 1

【大紀元2012年09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近來隨著十八大的臨近,大陸政壇不斷上演大片,令國際輿論聚焦。同時大陸的媒體也不等閒,除了不少媒體不斷觸碰當局底線因「大膽」報導遭整肅之外,大陸媒體間還出現互相角逐、對掐,引起社會圍觀和熱議。不但同行紛紛表態,民間也各訴己見,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是幫派廝殺的痕跡日益在其控制的媒體上顯現,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兩報攻陷 同行熱議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青報和《環球時報》不時在評論版面上發生對掐現象,甚至5日中青報在頭版的署名徐百柯的文章《媒體別拿「愛國」當生意做》,批評《環球時報》拿「愛國」當生意做。中青報在其文章中直接針對《環球時報》在4日晚刊發了題為《希拉里,深度強化中美互疑的人》及環球刊登的「中國學者致希拉里公開信:君子不成人之惡」,進行分析和批評。

國家發改委城鎮發展中心研究員楊禹也是央視的特約評論員之一,他留意到兩報的近期的不尋常舉動。他在微博上公開表示:「《環球時報》《中國青年報》兩報評論近來頻頻捉對廝殺。中青報曾以短消息和深度報導著稱於新聞界,而今評論已是其縱橫輿論場的核心競爭力。過去看環球主要看頭版,如今直接翻倒數二三頁看社評。辦報辦到此處,既是好事,也要防陷阱:為對立而對立,立場足而思辨偏,得銳氣而失寬闊」。

而中青報著名評論員曹林回應表示,觀點之爭,事關重大,楊禹兄不能作旁觀者。中青報馮雪梅也回應表示,輿論開放的標誌之一,是允許不同的意見表達。要緊的不在是非對錯,而是讓「不同」得以體現。有些時候,眾口一辭要比眾說紛紜更可怕。曹林認同馮雪梅的話說,「對,真理的敵人不是謬誤,而是讓人閉嘴。大嘴小嘴都要說話,是非由讀者去判斷」。

《瀋陽日報》時政新聞部主任也認為有不同聲音,總比看一個頻道強。佛山電視台新聞評論員「龍建剛微言博議」也評論說:「中國輿論場就是需要這樣的競爭,只有一種聲音的世界是寂寞的。兩家報紙的評論我也是每日必看」。

資深時事評論員晏揚認為,中青報的評論已經縱橫輿論場十多年了,在《環球時報》評論面前屬於爺爺輩的。廣東佛山的內美修能逸先生則表明,兩種聲音都只是在一個籠子裡而已。財經評論員劉戈表示,貌似捉對廝殺,實則各說各話。中國之翼雜誌主編也回應說,最近,中青報提出別把愛國當生意,印象深。

《河南商報》時事評論部主編王攀對此直言道:「國家級大報,有能說而別人不能說,說了又往往被認為是高層態度的優勢,其他媒體比不起,但這是方向。其實就是一個編輯部聲音而已,甚至連編輯部聲音都談不上。」

媒體人「晨颯-飛揚」則是一語道破玄機說:「與其讓民間把握輿論爭論主導權,不如讓官辦的把握。這點眼力勁楊大評論員應該深諳的啊,央視不也是終於加入了這個戰場嗎?以小白為代表的混入人民中的喉舌,現在已經是輿論場上不可或缺的聲音了」。

合肥的無心快語818不滿楊禹的話沒有立場說:「央視評論的風格:無立場而夠寬闊!」 河北石家莊的「志願者囧囧」也附和表示,央視的人就喜歡和稀泥!《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副主編王以超也批評楊禹說:「樓主的評論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這也是我很少看ccav的原因之一。」

兩報互掐 P民圍觀

就二報的對掐,有人認為是好事,也有人懷疑是當局唱雙簧。不過相對而言,民間對中青報的印象要比《環球時報》好一些。

上海的民眾「掠過原野」認為,觀點越辯越明。讓唾沫星子飛一會兒,有創意。北京的「京城雨然」:中國新聞界的好事。鐵板一塊的輿論早成為歷史,理性爭辯、文明對話,是必需也亟需!

新浪的「為天下蒼生而慟」也表示,讓唾沫飛一會兒。沒有論戰就沒有新文化運動,紙媒處在轉型期,網絡上看新聞,報紙上得解釋是趨勢。中環之戰或許是紙媒史上的一個拐點。三十年的改革史最大的經驗不正是種瓜得豆嘛?

時事觀察員王沖轉發福建陳強的微博說:「壞球靠煽動民族主義起家,鼓吹好戰言論,迎合憤青口味,實在不負責任。」 天津的蘇大坡也說一直覺得環球就是拿民粹來賣錢。誤國誤民。

江蘇南京的守望者曼尼認為,其實鑑定也挺簡單,就是能分清民主討論和抬槓的區別,辯論取證中心思想取向,能促進民主共和生活建設,而相互挑刺揭短效果會南轅北轍。

長安大學學生會主席劉亞偉認為,一直覺得《環球時報》激進,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廣東中山「threelou」表示,相對而言,我更支持中青報一些,環球儘是瞎話大話。新浪的「碼字工V」也說,中青報如果不被愚蠢地閹割,是可以在市場上大賣的。《環球時報》撒謊成性,讀者階層較低,屬於低層的,沒啥文化的讀者群。

北京的任真瘦認為,《環球時報》把愛國當大力丸賣,消費一部份糞青、糞中群體。一切國際問題被標籤化為西方陰謀,培育一批思維簡單動輒叫罵的低智人群。這類媒體,或者評論員,最喜歡指責別人「指手畫腳」,但照下鏡子,發現它們自己每天都在指手畫腳無事生非,裝神弄鬼故作高深。北京的「感知春秋」則懷疑是當局的陰謀,「確定不是雙簧?」

幫派廝殺的痕跡日益在其控制的媒體上顯現

就媒體大致背景而言,《中國青年報》是共青團中央機關報紙,而《環球時報》是中共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人民日報》主辦與出版的國際新聞類報紙。在中共十八大前輿論爭奪戰中,中共一些喉舌媒體包括《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一直被視為極左的調子,被外界認為是跟政改派唱對台戲的。

《中國青年報》著名評論員曹林早在今年五月之際,就公開表示,對這些媒體的這一堆謬論必須要批、得到清理。他說,看著這些標題就忍不住生氣,《環球時報》:允許中國適度腐敗,民眾應理解;人民日報:不能把腐敗擴大化,濫用腐敗概念誤導民眾;北京日報:媒體熱衷負面報導是受西方觀念蠱惑。當時他的觀點就引起不小的反響。

《環球時報》由於這些年來牌子做砸,被公認是胡攪蠻纏、歪理邪說,成為網上被圍觀和攻擊的主要目標,而且民間對其比其它中共喉舌更感興趣。很多人表示看評論都充滿快樂,拿其開涮更有趣味。而且《環球時報》的總編姓胡,網友乾脆直接喊「胡編」,認為最般配。

(責任編輯:江啟明)

相關新聞
中共權力交接前夕 抗議頻發外媒聚焦
聚焦十八大 眾歎「末日之年」北京弱不禁風
保釣事件 國際媒體聚焦中國各地反日抗議
專家聚焦 中國正步入「經濟危機」危險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