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銀河系存在1千億顆行星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銀河系中至少有1千億顆行星,甚至可能還更多。另外,天文學家也發現了行星形成的秘密,經由對開普勒-32系統行星的研究,行星系統最初形成時離恆星很遠,隨著時間推移,才與恆星拉近。

MSNBC新聞網報導,該研究主要作者、加州理工學院的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在聲明中說:「如果仔細想想,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基本上,這是以每個恆星有1顆行星做為計算基礎。」

斯威夫特和同事們經由研究距離地球約915光年,並具有5個行星的系統–開普勒-32(Kepler-32),做出上述的估計。

開普勒-32行星系統繞行一個M型紅矮星,該類恆星較太陽小,溫度也較低。研究人員表示,M型紅矮星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估算1千億顆的恆星中,75%左右屬於M型紅矮星。

開普勒-32行星揭行星形成秘密

此外,這5個行星構成的開普勒-32的系統,大小與地球相似,且運行的軌道相當靠近恆星。科學家們說,開普勒-32系統應該是銀河系之中,行星系統的代表。

加州理工學院另一位研究合著者約翰.強森(John Johnson)說:「我平時盡量不把事物描述成埃及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s)。而人類一直不瞭解行星形成的過程,但經由對開普勒-32系統的研究,就像羅塞塔石碑的例子,揭開了行星形成的秘密。」羅塞塔石碑是語言家運用石碑上的3種文字,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線索。

唯有行星朝向開普勒望遠鏡的方向運行時,方能觀察到此行星,否則,望眼鏡將因行星橫越恆星,恆星光線減弱無法觀察。因此,研究人員計算銀河系中M型紅矮星系統都具有相同取向的機率,然後結合著像開普勒-32這種能夠觀察到的行星系統,估計系外行星的數量為1千億顆。

該小組僅考慮M型紅矮星的行星,並不包括此類恆星系統以外的行星。斯威夫特說,銀河系實際行星數量比上述保守的估計數量還要多,若以每個恆星有兩個行星為計算基礎,總共約有2千億個行星。

新的分析證實了5個開普勒-32行星其中的3個,其他兩個先前已被證實。開普勒-32行星的直徑,介於地球0.8到2.7倍不等,且所有行星繞行恆星軌道,距離恆星的距離都在1,000萬英里以內。而地球繞太陽的平均距離為9,300萬英里。

由於開普勒-32的恆星比太陽小,亮度更暗,5大行星可能不會像更小軌道的行星般熱氣騰騰。事實上,最外層位置的行星,是有利於生物存在的適居帶(Habitable zone),在此範圍內行星系統可能存在液態水。

行星系統遠距形成 再逐漸靠近恆星

研究人員說,開普勒-32系統行星最初形成時,離恆星很遠,隨著時間推移,才與恆星拉近。

有幾項證據可以說明這個結論。例如,研究小組估計,開普勒-32的5個行星合在一起,質量和三個木星一般大小。研究人員說,不過模型表明,這些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無法擠壓在目前狹小的行星軌道中。
強森說:「如果觀察這個特殊行星系統的細節,就一定會得出行星是在更遠的位置形成,之後才往恆星的中央移動。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1月2日出版《天體物理學期刊》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中。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研究:銀河系中心或能形成行星
巨大氣暈覆蓋銀河系 或解「重子」之謎
巨型熱氣暈包裹銀河系直徑達數十萬光年
銀河系中發現新黑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