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探秘:楚人與鳳

font print 人氣: 203
【字號】    
   標籤: tags:

俗話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如果要給楚文化以一種物化形象標誌,恐怕沒有比「九頭鳥」更適合了。儘管大家對這一熟知的流行諺語褒貶不一,理解各異,但至少表明了楚人與鳳確實具有很深的歷史淵緣。

眾所周知,龍與鳳是中國古代最為崇拜的兩大圖騰。北方尊龍,南方(尤其是楚地)崇鳳。長期以來,南北兩大圖騰「龍鳳呈祥」,並駕齊驅。

〈鳳凰祥雲〉(國立故宮博物院)

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鳥之象。「身披五彩、鳴若簫笙、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非琅玕不食」,被尊崇為百鳥之王。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

有云:「王者上感皇天則鳳凰至」;「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則鳳凰巢」。故鳳凰的出現往往是天下由亂到治,由衰到興的祥瑞吉兆。又見《禽經》曰:「鳥之屬三百六十,鳳之為長,飛則群鳥從,出則王政平,國有道。」其象徵明君之威德,聖人應運而生,為稀世之瑞,故是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

古代有德行的帝王,如少昊、周成王即位時,都曾有鳳凰飛來慶賀。《史記》載:「四海之內感戴舜功,興九韶之樂而鳳凰翔天下。」《尚書.益稷》篇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蕭韶九成,鳳皇來儀」、「鳳鳴岐山」預示的就是天滅荒淫無道的殷商,神助仁德兼備的西周興起的瑞兆。

〈鳳〉(國立故宮博物院)

鳳凰全身羽毛非常美麗,傳說中它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涵義,是集「仁、義、禮、智、信」於一身的吉祥之鳥。《抱朴子》載:「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老子曰:「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它出於東方的君子之國,翱翔於四海之外,吉祥意義豐富,故較多的被日本人選用在火柴商標畫上,以迎合民間祈福求吉之心態。中華民國初期的國旗為五色旗,一說取自鳳凰五色,同時也代表仁、義、禮、智、信五德。

〈鳳凰于飛〉(國立故宮博物院)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漢代《白虎通.五行》載:「祝融者,其精為鳥,離為鸞鳳。」《卞鴉.絳鳥》注曰:「鳳凰屬也。」可見,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鳳的化身。

因而在楚民心目中,鳳是圖騰崇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化身,是導引人的精魂「飛登九天、周遊八極」的載體。楚人也常以鳳自喻,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自喻是一隻大鳳,「三年不飛,飛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後來果然一鳴驚人,使楚國成為席捲南土、問鼎中原的極強盛國家。

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春秋戰國時期,楚人把鳳文化信仰推到了頂峰。在楚國的禮器、兵器、建築物、文學藝術、生活用品和婚喪嫁娶中無處不飛鳳。鳳文化是楚文化的起源,貫穿楚文化發展的始終。

〈清許良標畫仙人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大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到神遊天國部分時,第一句就是:「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以及「鳳皇既受治兮,恐高辛之先我。」又如《莊子.人間世》:「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據考證,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鳳凰涅槃」的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問〉。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吉祥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痛苦和恩怨情仇,從燃燒天火的祭壇上飛過,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消去為眾生承受的業力,換取人世的安寧和幸福。同時在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後,重入輪迴,獲得新生,並在重生中得以升華。這便是「浴火重生」的來歷。

在楚地出土的各種文物中,以鳳為主題的形象也到處可見。其中尤以漆木器和絲織品最為鮮明突出。1949年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古墓中的「人物龍鳳帛畫」,此畫以棕褐色絹為質地,畫面左上方繪有一扶搖直衝的龍和一展翅欲飛的鳳鳥。

1963年至1964年間,在湖北江陵葛陂寺楚墓出土了虎座鳳架鼓。而後,在相繼的考古發現中,這種虎座鳳架鼓也頻頻出現。除此外,1973年出土的楚國彩繪石編磬的繪畫圖案也是以鳳鳥作為主題。

在楚人留下的各式工藝品中隨處可見鳳鳥紋樣。「鳳龍虎綉羅禪衣」就是以鳳作為主體圖案而製作的服飾。這些鳳的形象,都是展翅高鳴、昂揚向上,充滿了律動美和線條美,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人最初的原始生命究竟從哪裡來,人因何而生,人死後魂魄又將回歸到哪裡?中國古代先民認為萬物皆有靈,靈魂不滅,生死輪迴。圖騰和圖騰崇拜的出現便是世界各民族古代先民們對自身的生死作出的解釋。鳳為楚人的祖先,故自然被楚人作為本氏族的圖騰加以崇拜、尊愛。

〈西池王母〉(國立故宮博物院)

鳳是溝通天與地、人與神,並引領人重新返回到天上的護法之神。如《離騷》:「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楚人以為,只有在鳳的導引下,人的精靈(元神)才得以飛登九天,周遊八極。在楚人觀念中,鳳具有「引魂升天」的神秘功能。

屈原《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靈均曾令鳳鳥導引他的靈魂飛登九天,「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湖北江陵鳳凰山漢墓出土一件「龜盾」,正面漆畫為一人在上,一鳳鳥在下。將其與楚人帛畫、楚國絲織品中的鳳鳥圖案比較,其具有楚人描繪鳳的作品中體現的一些基本特點,如尖啄、利爪、圓腹、長腿等。

〈黃帝〉(國立故宮博物院)

「龜盾」漆畫所表現的內容,正是一位修道人乘鳳飛天的情景。這與《史記》所載,當年黃帝修煉圓滿得道之時,天門大開,一條黃龍自天而降,黃帝及后、妃、近臣七十二人乘龍升天的故事,不謀而合,有異曲同工之妙。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話說,御廚告老還鄉後,富貴在身,名望在上。終日閑來無事,閑情難耐,於是雇了一夥機靈能幹的人,開了個酒館。因為都是鄉里鄉親的,酒館漸漸成了大家消遣敘舊的地方。有事無事到酒館坐坐,請客會友,自然熱鬧非常。
  • 曾國藩(1811~1872年),字滌生,清代湖南湘鄉縣人。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權綰四省。謚稱文正。
  • 倉地方的蔣生,弱冠年紀就能文了。有回跟著一群商賈們乘船泛海,結果隨著海浪飄流至一處,那兒環山排列如屏風,河川澄澈若畫圖。一望無際,四圍沒有市鎮、城郭,只有數萬株桃樹,環繞著像是一所郡治似的。
  • 酒如禍水?仙家之飲與凡人的酒真是天差地別......
  • 會稽的周夢荃,他還在襁褓中時,父親就出外經商於粵(廣東)、閩(福建)兩地,二十年間音訊斷絕。這會兒,周長大成人,於是奉了母命,前往探視父親的消息,一路上,露宿餐風,備極辛勞,走了兩個多月,可離粵界還是很遠。
  • 梅花被譽為花中「清客」,與松、竹稱為「歲寒三友」,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中的長者。梅花傲霜鬥雪、凌寒獨開的高潔稟性被文人所喜愛。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慎〈臨江仙〉
  •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文字簡練,內涵深刻,對仗工整,音調和諧,字數可多可少,但上下兩聯字數相等。
  • 唐僖宗時,一個叫于佑的儒生晚上在皇宮禁城外散步,突然看到皇宮的護城河裏有落葉隨水而下,其中一片樹葉上隱隱似乎有墨漬字痕。取來一看,樹葉上果然有詩歌一首,于佑便把詩歌放到盛放書籍的竹盒裏。他又在御河流動的紅葉中取來一葉,書寫詩句後把紅葉放入護城河的流水中。
  • 古語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話一點不假;還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話更道出了救人性命會積下大陰德,從而得到上天眷護善人得福報的真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