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樣「荊棘里」 孝子得通路

作者 : 沉思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會稽的周夢荃,他還在襁褓中時,父親就出外經商於粵(廣東)、閩(福建)兩地,二十年間音訊斷絕。這會兒,周長大成人,於是奉了母命,前往探視父親的消息,一路上,露宿餐風,備極辛勞,走了兩個多月,可離粵界還是很遠。

忽然走到一個地方,有許多岔道奔竄於豁谷之間,分布極廣,而且四處遍布萬叢荊棘,那景況,迷天塞地的,讓人無法辨別方向。有幾伙衣冠楚楚的貴客,緩步徘徊、踟躕迷戀其中,對於荊棘刺破足趾、鉤裂衣袖,好像不以為苦。

周把衣服塞緊、整頓好長度,正打算進入,卻突然看見一位老人拄著拐杖走來,開口詢問:「這位客官想到哪?」周以急著尋找父親的緣由回答。

老人說:「你是孝子呢。適宜走康莊,不該進入『荊棘里』。」周問:「那麼那群人為了啥呢?」老人說:「這些人,平日裡名利薰心,熱心此道,專走捷徑鑽營,自己以為在名利場中,健步如飛,所以不知不覺的竄入荊棘叢中,把他們弄得頭破血流、趾裂手傷啊。」問:「何以他們不覺其苦呢?」答:「人世間的旅途上,都布滿了無形的荊棘,惟有旁觀者能清醒看見,而深陷其中者,就渾然不知哪。」

周說:「這位老人家,您何不大發慈悲心愿,為這種人剪除此種無形災害。」老人笑說:「『荊棘里』,原本有兩條小徑通達;我早已剪除了其中一徑,只剩下這一條,作為『忠臣孝子』往來之通道。可是那些人卻捨棄正路不走,所以也就身不由己的步入荊棘叢中了。」

周詢問那「忠臣孝子」往來的通道在何處,老人說:「荊棘當前,回頭是路。」周趕緊一回頭反顧,果然見到一條康莊大道,平坦如夷,展現眼前,於是高興的循著大道前行。

兩旁的竹林樹木,秀野可愛。老人說:「這是王子罕的『孝順竹』,張茂先的『交讓樹』呢。」到了一個渡口,名曰「義渡」,河中泊著一舟,名「慈航」,渡口四周彙集、縈繞的都是源頭活水,可卻波瀾不起。老人帶著周登上慈航舟,抵達彼岸。

岸上樹立著查核操守的「廉石」,那上面鐫鏤著金碧輝煌的大字,類似蝌蚪字體,周無法辨識。老人說:「這是世俗中傳說的『菩提善岸』,也即是儒家所謂的『道岸』哪。」

又走了數里多路,至一門,門上寫著「不二門」。從門口遠望,平坦如砥石(細的磨刀石,叫」砥石」),直徑像箭矢,左右絕無岔路旁徑。老人說:」你由此而去,不要停步,更無歧路與岔道,再苦再累也要勉強而行,如此一來,你終生再也不會置身於荊棘裡啦!」說完就離周而去。

周由門進入,所踏之地都是石徑,光亮得可以鑒別自己的身影,可走起來,毫無一絲滑溜摔跤的感覺。於是周態度從容、祥步而行,起初不覺得有啥勞累。

忽然景色一變,峭壁當前矗立,老樹纏著藤蔓,直達霄漢。周奮力攀援登上,結果一失手,如落雁般往谷底直墜。等緩過氣來起身一瞧,滿地細緻的草皮、平坦的土坡,野花路邊盛開,又似別有一番境界。

此時,有個背負薪柴的樵夫,口中吟詠著,樂呵呵的經過。周向他詢問之下,才得知,這兒是粵西的山後呢。於是周急忙循路入城,打探父親蹤跡,得到消息,趕赴毗盧東院。

其實,周父因經商失敗而四處飄泊,居無定所,又感到無顏回歸故裡而內疚至今。父子倆相見,各自詳述二十年來的往事,彼此相互抱持、痛哭一場。粵人感受到周的一番孝心,將此事播傳於鄉里鄰居,並且大家樂捐些資斧、盤纏,讓父子二人順利歸家。

看來,中土神傳文化裡,所謂的人間「康莊大道」,就是從荊棘叢中特意開闢出來的。就看你是不是「忠臣孝子」,就看你能不能在迷樣的世局裡,做個旁觀者,清心寡欲、提升道德、隨其自然而找到「回歸」的路!

由此文中,更可知善惡兩途,其實相去不過咫尺而已。危險至極呀!@

(事據清.沈起鳳《諧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末年,大明朝開國軍師劉伯溫的好友宇文諒,在少年時就品學兼優、修養有素。到青年時出落得儀錶不俗、俊秀文雅,猶如天上的金童臨凡、前朝的的潘安轉世。非但如此,尤為突出的是才華出眾、德昭日月。最令人佩服的是他不欺暗室、守身如玉,全人名節、守口如瓶。稱得上是一個出奇的真君子,超群的大丈夫。
  • 寬容之心,是一種仁厚的心境,是聖賢人的心境。不但為他人帶來如沐春風的和悅,其實,也在為自己種下幸福的種子了。
  • 廿一世紀初,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七年來,一個年輕的藝術團巡迴世界演出,各大城市首席劇院冠蓋雲集。這個藝術團表演的是世界上唯一倖存的文明古國殊美的樂舞。沒有任何預警,人們坐下來觀賞這群來自紐約的年輕藝術家們,卻不知為什麼淚流滿面。
  • 少群居,多獨宿。多收書,少積玉。 少取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幹祿。 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沒。 …
  • 代河南杞縣的劉理順,青年時曾在一富翁家設館授徒。主人為了尊師,特地雇一婢女,專門侍候他的飲食起居。婢女不僅年輕貌美,而且天性聰慧,朝夕在他的身旁聽候使喚,晚上便在他的寢室旁的床榻上就寢。
  • 廣輔、陳廣弼兄弟二人,家住安徽巢縣。一天,聽說半空中有龍出現,他們便登上城牆去觀看。
  • 我很小的時候聽老人講述這樣一個發生在清朝年間,一個老長工行善得好報的故事。
  • 宋元佑年間,曾魯公(曾鞏)到京城遊歷,住在市場的旁邊。
  • 祖是遠古時代顓頊帝的玄孫,到殷代末年時,彭祖已經七百六十七歲了,但一點也不顯衰老。彭祖少年時就喜歡清靜,對世上的事物沒有興趣,不追名逐利,不喜愛豪華的車馬服飾,把修身養性看成頭等大事。君王聽說他的品德高潔,就請他出任大夫的官職。但彭祖常常以有病為借口,不參與公務。
  • 清代,永清縣南門外有個乞丐,人稱張乞人,自從父親死後,他就依靠乞討來養活母親。他們沒有房屋居住,就在地上挖個洞穴棲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