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外語片推舉多遺珠 評委會擬改規則

人氣 1

【大紀元2013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綜合報導)本月初奧斯卡評委會公佈「最佳外語片」各國參賽名單,總計76部影片送評,打破歷年紀錄。而14日,評委會主席馬克‧約翰遜(Mark Johnson)對外表示,未來很可能改變遴選規則,以包容像《午餐盒》(Dabba)和《非常父女檔》(Instructions Not Included,又譯:未附說明書)這樣的落選之作。

「一國一部」機制 頻生遺珠之憾

近年,各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參賽片的初選形成激烈「內戰」,其癥結在於「一國一部」的遴選機制,由於評價標準不同,藝術性和票房無直接關聯,而奧斯卡評委會對各國的推舉無權干涉,加上各國電影製作水平的提升,使得大量遺珠浮上檯面,令影迷們為自己看好的影片落選而叫屈。

例如,今年印度電影聯合委員會認為獲得國家電影獎的古吉拉特語電影、新人導演的《公路故事》(The Good Road)勝算更大,就放棄了呼聲很高的《午餐盒》。後者在今年戛納影展上贏得了影評人和觀眾選擇獎,已將版權賣給索尼經典在北美發行。這一選擇招致不滿,被批評為「對能跨越國界的電影缺乏理解」。同樣,日本選擇了較為冷門的電影《編舟記》(The Great Passage,又譯:宅男的戀愛字典、字裡人生),而放棄了戛納影展獲獎片、是枝裕和導演的《如父如子》(Like Father, Like Son)。

墨西哥影片《赫利》(又譯:毒粉風暴)獲選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競逐。(海鵬提供)

而墨西哥在本屆戛納影展獲「最佳導演」獎項的《赫利》(Heli,又譯:毒粉風暴)戰勝《非常父女檔》取得參賽資格。《赫利》就藝術性、社會話題性而言不在話下,但「父女檔」曾連續幾週躋身北美票房榜前十,並成為北美影史上最賣座的「西語片」,不免讓影迷惋惜。

在過去,巴西的《上帝之城》和羅馬尼亞的《4個月3星期零2天》等也由於類似的原因無緣參賽。

醞釀變通規則 或對評委會進行評估

對此,馬克‧約翰遜表示:「我想是時候對規則做一些改變了,比如直接選取一些在四大電影節上奪獎的電影,或者對一些特殊電影,我們可以拿出來再次討論,看看能不能通過附加票把它選到競賽中去。」不過,約翰遜對改動評選規則也較謹慎,他認為幫助各國提高評選委員會的質量是另一個解決途徑。「西班牙電影評選委員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對於他們送評的許多影片我們都不認同,但對此我們無能為力,這是他們的選擇。我們能做的,是評估評委會是否能很好地代表當地電影產業。」

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已進入評選環節,參與最後角逐的5部電影將於明年1月16日揭曉。

(責任編輯:伊萍)

相關新聞
71國競逐奧斯卡外語片 《愛‧慕》最被看好
奧斯卡創新紀錄  71國角逐外語片
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金馬影展先睹為快
法語電影《愛・慕》共奪五座最佳外語片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