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雜誌:中共地方政府將會破產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沒有人知道,中國的省市縣和村到底借了多少錢—但是大多數專家同意,它太多了。世界銀行本月發佈一份報告說,中國地方財政完全的不透明「導致債務水平高出銀行,投資者和決策者可以接受的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說的更加簡練,稱該國的地方債務負擔「太高了」。惠譽信貸四月份下調中國國內債務評級。瑞士信貸的中國經濟學家上個月警告,他們「深深擔憂(地方政府)大型違約的風險」,特別是明年和2015年將有一批債務償還到期。

瑞士信貸旗下電子雜誌《金融學家》10月31日發表評論說,由於中國銀行通過短期貸款融資許多地方債務,對於地方政府償債能力的擔憂加大了對中國金融系統完整性的疑問。

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瑞士信貸中國研究部負責人陳文森(Vincent Chan)說,中共政府在三中全會上將可能宣佈一系列改革遏制地方支出。主要的舉措包括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雖然表面上來看,這可能聽起來像是鼓勵更多借貸的一個方式,這樣的行動真正的意圖是更加嚴格控制省市,讓他們的財政債務更加透明。

地方政府債務超過中國經濟規模三分之一

《金融學家》評論說,中共官員七月份下令進行的一個對地方政府債務全面的審計應該很快披露,中國各省市縣欠了多少錢。瑞士信貸估計這個數字可能超過17萬億元—超過中國經濟規模的三分之一。

如果這個估計是正確的,它將標誌著比2010年增長了60%,當時國家審計署估計總債務是10.7萬億元。這反過來是2008年債務5.6萬億元的兩倍。2009年,中央政府啟動了龐大的刺激計劃避開全球金融危機。

地方債務不僅僅是一個地方問題。中國整體信貸跟GDP的比例已經從2009年的120%飆升到超過180%,其中許多的新貸款是由特別融資工具作出,資助地方政府項目。這些貸款構成中國銀行的「關鍵業務」。

讓事情更加糟糕的是,就像瑞士信貸中國經濟學家陶冬和鄧偉深指出的那樣,「許多地方放投資項目不具有商業價值,通過信託基金,企業債券和理財產品由短期債務資助。」投資者通過拋售中國銀行股票顯示出他們的擔憂,自從2007年以來它們的市盈率已經大幅下降。

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信息對民眾保密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的省市縣根本就不應該借錢。陳文森指出,地方政府的支出佔據總的政府支出的85%,即使中央政府僅僅撥給他們52%的總收入。由於他們不能發行債券,地方官員設立數千個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來自己借錢。這些機構使用通過出售土地使用權給開發商掙的錢作為從銀行或信託那裏貸款的抵押品。這樣一個系統在一個蓬勃發展的經濟當中可以運行良好,但是在一個放緩的經濟當中就令人擔憂了。

讓債務「毒品」合法化

《金融學家》評論說,最終,創建地方政府債券系統以讓地方借貸得到控制的想法有點像讓毒品合法化:允許一個先前禁止的活動公開發生同時嚴格監管它,應該比讓它在陰影裡面進行更容易控制。地方人大和中央政府財政部將可能不得不批准未來的債券發行,陳文森說,但是只允許省政府和15個最大城市借貸。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他們可能將必須披露更多詳細的財政信息。

陳文森也相信,中共中央政府可能試圖通過從地方政府手上接管一部份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支出的責任來提升地方財政。但是其他無數已經貸款的市級政府甚至包括村政府怎麼辦?未來沒有一條貸款的清晰的道路,他們將肯定不得不削減基礎設施支出。陳文森認為,對於受到這些地方發展項目推動的大宗商品和資本貨物領域來說,這將不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中共領導人下個月可能推出的改革將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來安撫投資者對於金融系統健康的擔憂。這不是說,他們不會在短期內受傷,因為如果地方政府融資工具消失的話,貸款增長無疑將放緩。但是最終,投資者將可能高興的放棄一點點增長來換取較小槓桿的未來。陳文森說,改革之後,銀行可能將變得增長更慢,但是可能將有更加安全的資產負債表。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大陸審計署透露9省會城市資不抵債 實質破產
經濟學家:中國債務飆升超日本經濟崩潰前
掩不住了!中共官方承認多地現「鬼城」有城市已破產
彭博:地方債飆升 長沙仍巨無霸項目林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