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教改 「去行政化」多年 高校拒實行曝內幕

人氣 5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報導)中共三中全會,教育改革「去行政化」也再次被提出。近日有報導稱,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多年,但副部級高校未減一所,而「去行政化」難在行政級別背後的巨大利益。

教育改革「去行政化」多年 副部級高校一所未減

11月30日,大陸媒體報導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係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近日,教育部首批核准了中國人民大學等6所高校的章程,去行政化傾向明顯。

事實上,中共早就提出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改革的要求,1985年就提出「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都明確學校等事業單位「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但專家表示,多年來,真正意義上實現「去行政化」的學校、醫院目前還沒有。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過去這麼多年,去行政化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行政級別也沒有取消。」

改革悖論 行政級別背後的巨大利益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孫曉莉認為,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改革堅冰難破,主要原因是行政級別背後附著的巨大利益。

「去行政化」遭遇了行政方自己決定「去」的悖論,「一旦去行政化,教育部門就要向學校放權,但推行改革放權的又是教育部門,能讓被放權的行政部門推進放權嗎?」

熊丙奇認為,去行政化試點效果不明顯源於改革沒觸及核心,事業單位和主管部門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而且這些單位行政化的背後是資源的配置權和話語權。「你沒有行政級別,出去參加會議都不會受到重視。在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科研經費申報、與地方政府打交道方面,行政級別的高低往往意味著能獲取多少資源。」

山東大學教授馬廣海表示,現在所有的資源都是按照官本位的層級來分配,以行政為中心,校長、處長、院長幾乎掌握了學校的所有學術和公共資源,對於「去行政化」自然沒有積極性。

重慶某廳級高校一位教授說,一些校領導利用行政權力搖身一變成了二級教授、專家,申報課題時拿的是最高經費的課題。

孫曉莉表示,改革不僅要取消形式上的行政級別稱謂,而要下決心拿掉依附於行政級別之上的多種待遇、職務等利益。

專家表示,要堅決取消事業單位領導的「任命制」,交由職、員工選舉產生,否則,去掉了行政級別的「皮」,行政化的「核」還存在,算不上真正的改革。

高校行政化導致腐敗頻發 人大招生處處長「政商學」通吃

近年來高校腐敗頻發,而自主招生是腐敗發生重要環節。日前,中國人民大學(簡稱人大)招生處處長蔡榮生持假護照出逃被截,已被紀檢部門調查的消息再次引發各界對高校腐敗的關注。

據大陸媒體報導,一些觀察者認為,高校行政化是導致自主招生腐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人民大學歷年的自主招生簡章,自主招生選拔由本科招生委員會領導。人大新聞網2012年10月一則新聞顯示,當時本科招生委員會主任為該校一位副校長,副主任為原招就處處長蔡榮生,另一位副主任是校紀委副書記兼監察處處長,這個招生委員會的主要領導都是行政人員。

報導稱,蔡榮生除擔任人大招生就業處處長外,還是教授、碩導、博導,並曾擔任或正在擔任至少七家公司的獨立董事,坊間稱其「政商學」通吃。

有專家表示,中共是腐敗的根源,中共不除,任何改革都是空談。

相關新聞
紐時:習近平全面經濟改革的最大攔路虎
袁斌:「全面深化」的究竟是何種改革?
民盼小產權房「轉正」 專家稱地方政府不爽
彭博社:習近平改革中國 鞏固權力而不是民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