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城鎮化開放小城市落戶 期望民眾填「鬼城」

人氣 17

【大紀元2013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隨著中共城鎮化會議結束,中共的戶籍制度作出了有條件的改變,稱將全面放開小城市落戶限制,和此前發改委的表述不同。地方政府行政推動住房市場擴張的城鎮化下,大陸三、四線城市「鬼城」遍地,農村戶籍民眾並不願落戶去填「鬼城」。

中共城鎮化會議致戶籍制度做些許改變

按照中共官方的數據,中國的土地城鎮化率已達到52.6%;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數據中心10月底發佈的數據顯示,人口戶籍的城鎮化率只有27.6%。根據2010年中共官方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計算,大約有3.3億中國民眾的土地被徵用、房屋被拆,但其戶籍仍是農村戶口,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相應待遇。

大量的農村戶籍民眾進行城市建設卻不能享有城市居民待遇,這都源於中共的戶籍制度。正如《九評共產黨》一書中寫道:這是極不公正的制度,強行劃分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一個國家無端製造出兩極分裂和對立。農民的子女只能再做農民,農村戶口持有者成為中國社會的二等公民。

據中共官媒14日報導稱,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開。據稱此次會議明確了各類城市的城鎮化路徑: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但和中共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6月26日作的《國務院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不同,對比來看,兩者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從發改委的「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變成了「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此意味著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落戶政策可能將進一步收緊。

而這也將導致一線房地產市場的行政干預仍是主要調控手段,這就與中共三中全會稱的調控回歸市場化相背。大陸房企萬科執行副總裁毛大慶認為,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限購政策不僅是房地產調控的一種手段,而是限制人口規模的一種手段,所以限購政策還會持續下去。

地方政府借城鎮化致鬼城遍地 民眾不願去落戶

地方政府借城鎮化的名義大力發展房地產和基礎建設,去創建政績工程。截至目前,中國有655個城市提出來要走向世界。在200多個地級市中,有183個城市提出要建國際大都市。規劃標準高,投資規模大。生態城、智慧城、科技城、現代城、國際一流、世界領先之類的口號,比比皆是。

中共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今年6月份發佈的一份調查顯示,有12個省的省會城市全部提出要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共規劃建設了55個新城新區。在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地級城市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共規劃建設了200個新城新區,平均每個地級市提出建設1.5個新城新區。新城新區的建設過多、過濫、過熱,導致「鬼城」、「空城」層出不窮。

中共此次城鎮化會議的決定,目地或將農村戶籍民眾遷入「鬼城」。但據中共官媒12月16日報導稱,「多個縣城採訪發現,農民轉為城鎮戶籍成為市民的意願並不強。極少有農民申請由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

中小城市城鎮戶口遇冷,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小城市的城市戶口含金量不高。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表示,作為承載農民市民化戰略主體的中小城鎮,因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且無足夠財力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因此對農民入籍吸引力不足。

「對農民土地權利保障不到位,土地、宅基地等資產無法明確權屬關係,讓農民無法在離開農村時有效處置在農村的財產,限制了農民的落戶城鎮積極性。」王開玉認為,土地制度改革要與就業、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政策等方面必須配套。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一輪土地改革將是新型城鎮化頂層設計的核心突破點之一,核心理念在於應保障農民合法的土地財產收益權,實現城鄉一體化。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三中全會後 習李中央和地方諸侯惡鬥登場
民盼小產權房「轉正」 專家稱地方政府不爽
小產權房承載超2億人夢想 官方下封殺令
李克強導師稱土改應確權 地方阻撓拒發證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