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僧

作者 : 朱月明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原西川節度使段文昌,字景初,在湖北江陵長大。他父親叫段鍔,是支江縣縣宰,後來任江陵縣令。段文昌年少時喜愛蜀文化。後來去遊歷成都,曾拜謁韋皋。他很為自己的才學而自負,與他交遊的都有高士之名。

後來他又去了南康之府。當時金吾將軍裴邠之鎮守樑川,任他為從事,推薦他參與朝廷人才的審查錄用。有一次,段文昌到達興元以西四十里的地方,那兒有個叫鵠鳴的驛站,它濱漢江,前倚巴山。有個叫清的和尚在山上修行,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他常常感嘆一聲,忽然說出一句預言,沒有不應驗的。

段文昌在官府時,就曾經聽說過清僧之異,便向他求宿,想請教前世今生的事。他們通宵達旦地暢談,清忽然問段文昌說:「蜀中旌旗招展,隆重而來的人是誰?」段文昌說:「是高崇文吧!」清說:「不是,你再說一個。」段文昌說:「代替高崇文的武黃門。」清說:「十九郎你過不了幾天就和此人一樣,比他更為顯赫。」段文昌詢問原因,清卻說:「瘋顛胡說罷了。」於是兩個人大笑,從此段文昌非常自負。

戶部官員韋處厚出任開州刺史,這時段文昌任都官員外,正審理私販鹽鐵的案件。段文昌特意將韋處厚送出官署大門。韋處厚精通佛學,來到鵠鳴向和尚清請教,清高興地迎接韋處厚。

韋處厚問自己回來的時間,清回答說:「一年半載,一年半載。」韋處厚又問自己最後能當什麼官?清說:「宰相,必須在江邊得到。」韋處厚又問自己死在什麼地方?和尚不回答。

韋處厚問段十九郎(段文昌)以後怎麼樣。清回答說:「已經同他說過了,快了,快了!」等到韋處厚調回來,正好三年時間,應驗了清的一年半載加一年半載的說法。

長慶初年,段文昌以宰相的身分鎮守西川,果然應了和尚清所言。韋處厚就是弄不明白在江邊得宰相這句話的意思,於是到處請人解釋。

有人說韋處厚必定是先在浙西夏口任職,從這兒入朝做宰相。等到唐文宗皇帝在江邸即位,首命處厚為宰相,到這時清的話才完全得到驗證。韋處厚與鄒平共同修建清公塔,並刻石記錄了上述事情。

又有趙宗儒管理興元的時候,曾向清公謁問他今後的動向,清公在紙上寫了兩句詩:「梨花初發杏花初,旬邑南來慶有餘。」趙儒宗問這詩句的含義,清公還是說:「瘋顛和尚胡說。」第二年二月,趙宗儒任檢校右僕射,鄭余慶代他他管理興元。@

(出《定命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縱觀歷史,發現一些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大學者、大文豪,往往要著書立說、賦詩填詞流傳後世。隨著斗轉星移,他們的作品連同他們的名字,漸漸也成了世世代代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有的內容甚至被搬上戲台表演,近代或被載入銀幕展現。
  • 清代著名徽商劉淮,在嘉湖一帶囤積糧食。一年,當地大旱,有人為其慶幸,認為大發橫財的機會到了,就勸他「乘時獲得」,他拒絕了:「如此做法怎比得上讓百姓度過災年,重新復甦?!這才是大利!」於是他將囤積的糧食降價出售,還搭建「分粥棚」救濟饑民,此舉贏得百姓的讚譽和信任,生意也日漸興隆。
  • 一天,我做了一個夢。一個做過很大壞事的人問我:你說我邪惡不?夢中的我沒有立即回答他的問題。只是第一感覺,如果我說他是邪惡的,他就會自暴自棄,繼續行惡。但我並不認為人是不可改變的,在佛法中講人有佛性和魔性。當魔性起主導作用的時候,人做的事都是壞事,都是邪惡的;當佛性起主導作用的時候,人做的事都是善事,都是好事。
  • 山水畫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像,同時又能夠集中反映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趣和傳統思想。山水畫家的心中講究的就是要容納天地萬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來去無阻。
  • 大哉乾元,三光所以垂象,至哉坤元,山川憑以載物,此天地之始,而文明之初。然宇宙浩瀚,四大有窮,天地茫茫,一元有終。終而復始,窮而復生,時稱劫後,世曰大同。蓋此大同之世,不唯上古初民之傳說,亦人類共同之理想。
  • 地震是極其複雜的一種自然現象,很難做到準確預測和預報。翻檢古代史籍,有很多專門記載地震現象的五行、祥異等門類,保存了古人對地震前兆的認識及對地震預兆認識的若干總結,其中也不乏科學的成分。
  • 瑪雅文化是世界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更是美洲重大的古典文化。瑪雅人在5000年前就出現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危地馬拉的太平洋海岸,在美洲遠古的石器時代就開始了他們的生產活動,所以和世界上的其他人類一樣,他們的古代史正常地經歷了採集、漁獵向農耕過渡的發展階段。
  • 在中國繪畫中,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鳥之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等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唐代花鳥畫繼山水畫之後獨立畫壇,著錄中計有花鳥畫家八十多人。
  • 一年四季不停地辛苦勞動才勉強得以溫飽,每天下地幹活真是一件苦差事。在陰雨連綿的日子裡,村裡的大人們雖然嘴裡不斷埋怨天氣不好,但是都會藉著下雨的機會,三五成群找一個僻靜的地方說古論今,自得其樂,享受難得的清閒。
  • 時光轉動,季節如歌!春的爛漫、夏的熱烈、秋的清曠、冬的凝重,大自然在四季的吟唱裏,向我們展現了四種不同的生命韻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隨著四季的更替,農夫們也完成了一個收穫的週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