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改作文偶感

作者:宋怡慧(台灣/ 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前天夜間,我批改36位學生們的作文〈一個曾經去過的地方〉。挑燈夜戰3小時,啜飲咖啡數杯,仍是倦意不斷、呵欠連連。起因為作品讀來大同小異,毫無新意,令我幾度眺望遠山放空心情。

或許,孩子的生活經驗相仿,大都集中在耳熟能詳的風景名勝區。此外,孩子的錯字,多到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曾教錯過?還是有老花眼?孩子總喜歡說:「這是好美的地方。」卻鮮少人換句話說:「美境處處都有,但此隅不僅草木蔥籠;百花爭妍;空氣清新;還有動人的淳厚的人情蘊含。這地方真是值得你我一再造訪。」唯一備感欣慰的是,沒人交白卷。

只是,為師的我,真看不出哪一段字句惹人想稍停腳步駐足、觀覽。學生大多誤將重心放在:「整理背包啦、塞車啦、肚子餓啦、沿途睡覺之類的流水帳。」以至於看完的直覺是:這趟旅途可真乏善可陳呀!

各位看倌:你說,現代青年朋友的作文能力低落,到底誰該負責呢?舉例來說,孟母三遷的典故一問,大家不是頻頻搖頭,面面相覷,不然就回問:「孟母三千,為什麼不五千呢?」我當場幾近傻眼兼無語。

夜讀孩子的文字,雖有些氣餒疲累,卻增添自己夜晚生活的興味與樂趣,他們一連串簡單又真摯的笑點,不假掩飾,率真地分享她們的卓見,也埋怨功課壓力讓他們無法行千里路,壯闊心志。這些生活的遺憾與失落,也讓我在作文教學上有了不同的想像。

孩子對於美的感受,或許就只是一個美字了得,他們無法再用其他形容來包裝了。也印證了窮而後文工的道理。若不是我們生命充滿了起伏淬礪,如何體會生命那百味雜陳的味道。又如何將痛楚的滋味,寫實的呈現在文句中,感人心腑。

孩子,老師一方面欣羨你們的簡單直率的思維;一方面又擔心你們的想像力觀察力逐漸在消逝。閱讀,是一把鑰匙。帶著我們走進那豐富知識世界的關鍵。生活無需歷經千瘡百孔的折磨,但藉由閱讀,你體會另一番人生的風情與生命的滋味。

從明天起,我要更盡力推行閱讀運動,當個散播閱讀芳馨的終身義工。讓教室能窺見微微發光的身軀,洋溢青春、澄淨透明的心靈,分享著你們對世界的感知與美好。讓閱讀帶著我們邁開步伐向前走,去感受大千世界至情至性的純粹與美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傳統文學的故事深富文化內涵,是孩子汲取古人經驗,澆沃自己生命的重要方式。古今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但面對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歡聚別離卻是一樣的。拋開時空的差異,故事與真實人生有許多相似之處,簡言之,故事就是古人有了結局的人生,而人生卻是自己正在演出的故事。
  • 感謝故事人協會老師的介紹,讓我得以接近另一種跟教育領域完全不同感受的學習與成長:攝影——體驗靜態的影像紀錄。
  • 人類將藝術創作與美感經驗進行過度或嚴格的分類與界定,不但是限制和妨礙,也會讓藝術創作表現落入僵化之地…
  • 如果說聖人不好當,惡人做壞事會被制裁,那麼好人應該很好當。但是每一個人的處事態度、看問題角度絕對不一樣,有人行善要揚善,有人行善要默默,端看自己怎麼選擇。
  • 昨天到社區的溫室農場參訪,看著植物在無毒的環境中成長,不禁思考:如果離開了溫室,不知還能不能在堅韌的環境中適應?反思一下,我們的孩子,是不是也是溫室的花朵?是不是也備受呵護?是不是也可以離開細心照顧的環境自立更生?
  • 因為小玲,我的教學生命樣態也改變了,從此我不再用世俗定義的美醜當作審美觀,來決定我對待孩子的態度,或斷定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
  • 人皆有七情六慾,基於現實要求或私慾需要,有可能臣服於內在魔鬼的驅使,罔顧道德操守,專斷獨裁為所欲為,產生卑下或不當言行。在此,期盼老師們能夠隨時檢視自己,修正自己,在天人交戰或獸性與人性拉鋸之間,能及時正確選擇,不可片刻遺忘作為人師與經師的崇高使命。
  • 當嫣紅的鳳凰暈醉之後,我將靜靜的離開,正如我悄悄的來到。
  • 一個令人雀躍的清晨,有點晨霧,又有點水珠,處處充滿生機,陽光露出可愛的笑容。每天一早能看到和煦的陽光,何嘗不是新生的一天,喜悅的一天?當我們改變心態,每天存著感恩的心,把握當下,感謝上天每日都賜給我們新生命,讓自己安然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或任務,甚至還有空暇時間充實自己的心靈,或將心得分享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 前陣子台北有一位國小教師撰寫〈全班都零分〉一文,文中提到:「你本來就有價值,和老師的評分無關,你本來就有價值,不管別人怎麼評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