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人很容易

Wainy Yang(台灣/ 國小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如果說聖人不好當,惡人做壞事會被制裁,那麼好人應該很好當。但是每一個人的處事態度、看問題角度絕對不一樣,有人行善要揚善,有人行善要默默,端看自己怎麼選擇。

先修口自然能修身

前一陣子,電視媒體不斷地報導一則暴力解決行車糾紛的事件,將人性醜陋的一面毫無掩飾地曝光在電視螢光幕前,令我不勝唏噓。在幾個連續假期間,我常外出趴趴走,穿梭車陣中,總是讓我心驚驚。好幾次,當我在高速公路上,車速已達時速上限,卻又見後照鏡中如大怪獸的卡車猛逼,閃也不是、不閃也不是,正當左右為難之際,心裡總是有不少怨言,欲脫口而出,但想想,還是留點口德吧!當好人很容易,先修口,自然能修身。

我總是堅信人是善的,當死刑犯要上斷頭台時,總是會流下莫名的眼淚或是茫茫然,雖然我沒親自看過這種場面,但電影也有播過,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分享生活的真價值

在寒假期間,帶著妹妹和小兒子參觀了一些展覽和燈會,趁著中台灣的好天氣,帶小朋友出門走走挺不錯的,順便可以幫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在拍照的時候,突然聽到身旁一位家長對著他的小朋友嘶吼著:「到底照不照?學校的寒假作業要記錄你忘了嗎?」又是一位直升機父母(意指老是在子女頭上盤旋,時刻監控孩子的父母)的寫照!這不禁讓我思考,父母帶孩子出門休閒踏青,到底是為了對學校的作業交差,還是讓孩子充實心靈?父母與親子間的互動是否為了應付功課而本末倒置了?

對我而言,帶孩子出門接觸大自然、了解世界的美好,使他們發自內心的發覺生活的真價值,進而將快樂分享給他人,這才是最重要的,作業倒是其次。然而,何謂生活的真價值?不是做自己高興的事就可以,而是能把最美、最好的事物分享出去,且不能傷害到他人的利益。

盡情揮灑彩色人生

回想我在台東從事教學服務的那段日子,我帶著孩子把圖書室的牆當畫布,用油漆和畫筆揮灑了出該鄉鎮的第一面大型壁畫,至今,孩子們的歡笑聲猶在耳邊。一年後,因為種種因素,我不得不告別好山好水的台東,回到西部教書,當初的熱情,也逐漸因學校的升學壓力和家長的態度,逐日消失殆盡。

轉眼間,十年已過,我認真教學,提高孩子升學率的成績,頗受家長肯定,因而成為明星老師,但這些考上好學校的優秀學生畢業後卻甚少回來找我,反倒是當年台東的孩子,在成家立業後,依然不忘給我溫暖的電話問候。這時我才驚覺,這才是我教學的真價值!我想,當好人很容易,只是要不斷提醒自己,反覆重新學習,就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美麗花燈,欣賞之餘別忘了在美麗之前的辛苦製作過程。只要用心,美麗自然會綻放,不是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教育的第一現場,那些我們以為「不太重要」、「難見速效」的環境教育、環保教育、生態教育……,似乎是該換個角度想:如何真正的「教育」,讓那可見的環境反撲,能更慢一點來到呢!
  • 年後,和幾個朋友相約,一起去看望一位我們都很敬重的高中老師。老師是很有個性的,經常和我們談論一些與課本背道而馳的觀點。有其他老師覺得他故作清高,我們卻一致認為他是唯一一位沒有被洗腦,也不拿成績逼我們的老師。
  • 高職老師上課管教學生,遭學生拿手機側錄並回嗆、po上網。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學校老師會不會因此事件,而開始害怕管教學生?學生偷拍管教情形po上網,老師會不會介意把事情弄大,從此不去管教翹課不守規矩與一時迷惘走錯路的學生?而這種惡性循環所造成的教育惡果將由無辜的學生來承受,不是噬血的媒體。
  • 有個流傳已久的網路笑話,內容大致是:一個臨時抱佛腳的考生,考前到孔廟拜拜,希望能有好成績。當成績單發下之後,他的成績依然不如理想,有人提醒這位考生:「你求錯地方了,要考英文怎麼去拜孔子,孔子又不懂英文!」
  • 再次代課的因緣,我遇見了昔日輔導過的學生偉豪。上課時他沒帶課本,只得無奈的遵循舊例,先讓他到教室後面罰站,他倒是挺安分的站著聽課。我不由想起當年那位幾乎被老師放棄的孩子:父親酗酒成性,母親長年在外工作,一直是年邁的老祖母照顧著他。當年他的父親對老師出言不遜, 又強烈干涉老師對學生的管教,深深的傷了老師的心,以致於老師幾乎要放棄他……。
  • 網路資訊分享的初衷是平等、友善與共享。在網路打破人我分際之下,勢必得重新檢視與安排某些倫理與秩序。因此,怪罪張大春與賈伯斯,以權威姿態高高在上,甚至傷害小女孩或大學生研究與報告的熱忱,如此的迴響,大有人在。但是一個友善的環境,該如何架設彼此的界線呢?畢竟自由發聲的社會裡,「尊重」是必要的,也不能漫無紀律與省思,這些絕對是無法迴避與忽視的問題。
  • 即使絕大多數的師長都不贊成國中生談男女感情,課堂上屢次諄諄告誡應該把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的尺度,仍舊有同學形成「班對」或陷入難解的三角習題中,為捍衛自己的「愛情」,不惜與父母師長反目成仇。
  • 東方教育以課本為主,老師擁有至高權威,注重知識的累積和灌輸,以成績為重,培養學生嚴格、嚴謹的精神。西方教育,課本只是引子,以實用知識為主,注重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信、自主的精神。換言之,中式教學以授課為主,美式教學以互動為主,反映出不同的教育觀念。 
  • 在學校輔導室已超過九年了,所輔導的學生,大都有情緒、人際、家庭問題,而問題家庭的人數逐年增加,單親人數也逐年攀升。雖然我四十幾歲了,但還是無法釋懷我已失去母親,黃曆年回娘家年味已不再有媽媽的傷感。
  • 課堂上亢奮、躁動的氛圍讓我開始厭煩給一年級上音樂課了。以後每次上課時,為了管好紀律,我經常以十分嚴厲的語氣大聲的責怪或呵斥學生。記得那天,我在一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對學生講完了「要做一個認真、善良的孩子」之 後,心想:小朋友們年齡這麼小,懂得什麼叫「善良」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