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城隨筆】前輪和後輪與兩輪和四輪 (續一)

人氣 2
標籤:

(接上期) 時間漸漸到了1970年代,美國經歷了兩次能源危機,大家才開始發覺恣意的耗費汽油原來是不明智的,美國汽車公司也忽然發覺省油的前輪驅動的小型車的重要性。可是生產了幾十年的後輪驅動大車,一下子要做180度的轉變實在不容易,所以那時期生產的不成熟的小車都不被看好。日本的豐田、本田、日產等品牌在此時趁虛而入,為將來在北美汽車市場稱霸開始奠定基礎。德國Volkswagen前輪驅動的Golf小型車也在此時引進,開始在美國風行。

雖然日本和歐洲公司對製造小車較有經驗,但他們也不是所有車型都是前輪驅動,例如早期的Toyota Corolla就是後輪驅動。可是慢慢的,汽車公司發現前輪驅動的車型不只是較省油,而且技術成熟後生產成本也較低,因為可以把引擎、齒輪箱等所有傳動裝置先拚裝好後一併放入車前引擎蓋下,比原來要一件一件裝上車身簡單的多。另外因為傳動機械整體體積較小,比較容易加大車內空間,所以經歷了1980、1990年代,直到現在,無論是哪一國的汽車公司,前輪驅動已成為一般家用車的主流了。

從實用方面來說,前輪驅動確實有許多大於後輪驅動的優點,所以不光是較平價化,需要控制成本的品牌改為前輪驅動,美國最頂級的凱迪拉克在80至90年代絕大多數的車型,包括最大型的車種,都改成了前輪驅動。而在歐洲,以堅固耐用稱著的瑞典富豪汽車也在90年代改為前輪驅動。大概因為瑞典不是太大的國家,富豪由後輪改為前輪的過程據說是瑞典當時全國最大的工程計劃。

那麼,後輪驅動的車就沒了嗎?當然不是。前面主要是說轎車類型的車,而卡車從開始到現在,如果不是四輪驅動的話,都是後輪驅動。因為卡車的用途是載貨,所以把推進車子的輪安排在必須載重的後部。可是除了卡車之外,還是有不少的轎車堅持保持後輪驅動,例如歐洲的豪華車品牌賓士、寶馬、捷豹等。還有所有的跑車,如福特的Mustang,和GM的Camaro以及稱著的Corvette,還有歐洲的保時捷和法拉利也一直保持後輪驅動。為甚麼呢?這就要談到前輪驅動和後輪驅動在駕馭上的不同了。 (待續)

相關新聞
美國南卡大學吳克研究中心就台美中最新情勢舉辦「台灣關係法(TRA) 45週年」研討會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阿拉巴馬建會失敗
喬州三城進入“日舞影展”主辦城最後15名
大法官阿利托遭田納西國會議員譴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