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漲或再衝擊亞洲經濟體

【大紀元2013年07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賽琳綜合報道)受埃及動盪局勢的影響,油價在7月5日達到一年來的最高點。最近幾周,由於擔心美聯儲今年可能收回一些貨幣刺激政策,外幣現鈔紛紛流出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在內的新興市場。亞洲經濟體已經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出口增長疲軟、以及外幣流出的影響,油價不斷上漲可能成為另一個打擊因素。

受埃及局勢影響 油價創新高

埃及軍隊在7月3日的暴力抗議活動中佔領並控制了政府,罷免了該國的首任民選總統、穆斯林兄弟會的穆爾西(Mohamed Morsy)。

埃及的軍事政變,導致美國原油期貨8月合約在7月5日收於每桶103.22美元,上漲了1.98美元,漲幅近2%。這是自2012年5月2日原油期貨合約結算在每桶105.22美元以來的最高收盤價。與此同時,8月份交貨的布倫特原油觸及三個月來的最高點107.88美元,收於107.72美元,上漲了2.18美元。

埃及雖然不是一個石油生產國,但其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在維護全球能源供應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蘇伊士運河,是通過埃及連接地中海與紅海和波斯灣的石油運輸大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金融服務公司菲利普期貨交易(Phillip Futures)的商品部高級經理阿夫塔爾(Sandu Avtar)告訴CNBC:「如果我們看到任何供應的中斷,我們可能看到布倫特(原油價格)在這個月升到每桶110美元,我們甚至可能在這個星期就看到。」

「如果危機延長,WTI(西德克薩斯中質油價格)可能升至每桶106美元。」他補充說。

亞洲經濟體嚴重依賴石油進口

據CNBC報道,美國能源情報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最新數據顯示,世界前15個石油淨進口國家中,有7個是來自亞洲的國家,包括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到2014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渣打銀行亞洲區域研究主管曼恩(David Mann)說:「油價飆升確實會對嚴重依賴石油進口的亞洲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我尤其想到日本和韓國。」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高油價可能實際上會讓日本受益,因為日本正鼓勵全國加速轉移回以核能作為動力源。自2011年發生大地震和海嘯以來,日本一直將其核反應堆閒置,而嚴重依賴進口能源。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一直在推動重啟已被認為是安全的核能單位。

或致高通脹和經常賬戶赤字惡化

分析師表示,油價持續上升,可能導致亞洲更高的通脹率,並加劇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經常賬戶赤字繼續惡化。

與2012年最後一個季度的326億美元相比,印度的經常賬戶赤字在今年的前三個月收窄至181億美元,但一些分析師說,這只是暫時現象,特別是在盧比疲軟的情況下。

渣打銀行的曼恩告訴CNBC:「印度是可能受到影響的國家。它比較突出,是因為在油價沒有上漲的情況下,它的經常賬戶赤字已經惡化。」

印度盧比在7月5日盤中,一度觸底至1美元兌60.59盧比,接近其6月26日的60.76的歷史最低點,隨後在印度央行的干預下,以1美元兌60.22盧比收盤。

今年以來,印度盧比已經下跌了超過10%,是所有亞洲國家中表現最差的貨幣。分析師認為,印度央行缺乏足夠的金融火力,以防止盧比進一步下跌。

亞洲經濟是脆弱的

除了印度和日本,大多數亞洲國家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在6月份進一步疲軟。匯豐(HSBC)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指出,印度新的出口訂單是上升了,大概是得益於弱勢貨幣,但是整體的新訂單在6月份是下降的。

匯豐製造業活動的領先指標表明,在未來幾個月,亞洲的製造業活動會繼續放緩。

在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年度評審中,行長柯克馬(Walter Kolkma)說,持續不明朗的世界經濟前景,似乎削弱了政府尋找新方案解決區域弱點的承諾。他說,這可能會削弱經濟增長和讓窮人最受打擊。◇

相關新聞
澳元走弱 油價看漲
美經濟數據鼓舞 國際油價上揚
埃及危機引憂 國際油價上揚
埃及政治動盪 亞洲油價走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