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南京一條小街/故里行 – 人(續)

人氣 5
標籤:

(續上期)傍晚,在轉彎進入小街前的大街人行道上,就佈滿了各種小吃攤子。一輛三輪車,載了一個玻璃廚框,一隻爐子,就像《血色浪漫》裡,退伍偵查營長,高幹子弟鍾為民練攤的,北京煎餅果子攤一樣。各種各樣的小吃攤。一個五十多歲的婦女,天天會出現在這裡,炸臭豆腐乾。這也是我很喜歡的,南京風味。每天「下班」經過她,我就會買上一串,邊吃邊看邊聊。5片一串,一元錢。一桶原料有三、四百塊左右,應該能賣出七八十元吧。加上其它,還炸韭菜、包菜、蘑菇、粉腸。。。等等,甚麼都能炸。很多年輕人,一買,就是四、五樣,十塊錢;有的人,一買就是兩份。她的女兒有時也來幫忙。我估計,一個晚上,3、4百塊能做到吧。我逗她們說,一個晚上能賣個七八百,千把元吧?女兒說,能做到300塊就不錯了。要是能上千元,我也不工作了,全力以赴來幫媽媽做了。她們是北方人。女兒畢業後,在南京找到了工作,媽媽也跟過來了。媽媽還健康,還能幹。做慣的,總得幹點事。大城市,生活費用高。要掙錢,不做點生意,沒法生存。

這樣的商業氣氛,沿著戴家巷,一直繼續下去。不過,逐漸稀疏,沒有這一小段,這樣密集,完全徹底的商業化。但是,我住在戴家巷深處,仍然能感到這樣的欣欣向榮的商業氣氛。夜深了,商業活動的喧囂逐漸安靜下來。。。沒有多久,凌晨的準備工作又開始了,車輛的聲響,生爐子。。。 一大早,各種各樣的香氣就混合在清晨的空氣裡,飄揚在小街的甬道裡,冉冉而上。。。

還有很多臨時的過路小攤販,見縫插針地,做著各種各樣的小買賣。 街角,一個賣刷子的在吆喝:「哎~~~,早也忙,晚也忙,早晚都得下廚房;當領導,當小兵,回家難免洗鍋盆。。。」 另一角,一個賣鍋子的,一邊演示,一邊把鍋子敲得像重金屬樂器一般,一邊吆喝,「哎,快來看,快來瞧」,「高科技,新材料」,「燒不壞,易清洗」。。。

他們的錢,來得不易啊!每一分,每一角,都是辛辛苦苦做出來的。。。但是,只要不剝奪他們的掙錢的權力,他們就能從求生存到求發展。

每看到這生機勃勃的街道,辛勤勞作的人們,總讓我心中有一種暖暖的感動。由不得地,讓我熱淚盈眶。他們,主體是農民,全國各地來的農民,和城市下層的平民、貧民,不等不靠,不期待奇蹟,不期待恩施,毫不猶豫地,俯身就干地,勞作著,憑自己的幸苦誠實勞動,創造著自己的財富和幸福。他們像小草一樣,頑強不屈,在各種艱難困苦中,倔強地生存,向上。甚麼是勤勞勇敢,吃苦耐勞,我天天見證著。

早期的「他們」,往往都是有著各種「前科」的「賤民」。很多人的「前科」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投機倒把」、「擾亂社會主義經濟」。不就是不甘受窮嘛。在「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嚴酷恐怖環境下,他們被「無產階級專政」的鐵蹄任意地踐踏、蹂躪,群眾專政,拘留,勞改,直至坐牢。。。比起來,今天的「城管」就大大的「進步」啦,太「仁慈」啦。

可是!正是他們,引領了中國的經濟開放的改革大潮。衝破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大壩。很多大款、大腕們,不都是這樣開始他們的闖蕩的嗎?不正是這樣,從這裡,挖掘到了他們的第一桶金嗎?

炎黃子孫,天生的生意精。其實,我的同胞不需要甚麼好政策。甚麼政策好,狗屁!只要不是「苛政猛如虎」就行了,用蘇浙的民間話是,那就燒高香了。甚麼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說白了就是鬆綁而已。為甚麼數百年來,炎黃子孫要飄洋過海?只要離開了祖國的專制索縛,炎黃子孫到哪裏都能發達起來。到哪裏,都能生根發芽,欣欣向榮。他們需要一個「祖國政府」做「後盾」嗎?不是!那完全是暴力專制的謊言、忽悠。恰恰是祖國的、落後殘暴的社會制度,壓迫得他們無法生存了,才不得不痛別父老妻兒背井離鄉的!想想看,數百年來,數千萬的炎黃子孫,離走他鄉,從闖關東,到走西口,從不顧生命危險,游泳過海峽去香港,到南韓,到東南亞,到澳大利亞,直到地球的另一面。

我總是說,那些藏在金色皇后號的甲板下,冒著生命危險飄洋過海的偷渡客們,和我們這些乘坐GRE號的,TOFEL號的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精英,優秀的炎黃子孫。我們同是難民!

是的,是有過印尼那樣的迫害,是有過美國歧視華人法案。但是,苛政猛於虎更可怕呢?還是渺茫的彼岸,波濤洶湧的大洋大海更可怕?誰優誰劣?這些艱難險阻,就像柏林牆一樣,根本擋不住人們前仆後繼,赴湯蹈火。統計來說,這個移民大潮,攔不住,嚇不退,只是越來越凶猛,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現在,體面的,位尊的人們,以及各式各樣忽悠別人的人們自己,都爭先恐後地,加入這個移民大潮來。這才是甚麼叫「鞋合適不合適,腳知道」。這也就叫做,口封了,可以用腳投票。

這條小街,就是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縮影。。。他們才是中華民族的主體,這才是讓我為之自豪的骨血同胞。

(責任編輯﹕ 澤霖)

相關新聞
亞特蘭大槍手劫持公交車
大型貨船失控導致南卡主要橋梁關閉
坎普批准1,690 萬用於喬州基礎建設
亞特蘭大臺美菁英協會舉辦臺灣文化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