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的「平凡女孩夢」

人氣 9363

【大紀元2014年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馬穎慧綜合報導)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是因倡導女子受教育權而曾在巴基斯坦遭塔利班射殺的17歲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優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為表彰馬拉拉在爭取兒童受教育權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授予馬拉拉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17歲的馬拉拉成為繼澳洲出生的英國科學家威廉•勞倫斯•布拉格(Sir William Lawrence Bragg)之後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布拉格由於發現了關於X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而與其父親威廉•亨利•布萊格一同獲得1915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當時他25歲。

《華盛頓郵報》報導說,星期五(10月10日)當馬拉拉得到她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時,這名17歲的學生正在英國伯明翰的一所私立中學上化學課,而這個非常希望當一個平常的女孩子的高中生對於自己獲獎消息的第一個反應是將自己的獲獎致辭推到放學後進行。

馬拉拉的生平

馬拉拉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Swat Valley)長大。她的父親是斯瓦特地區的一所學校的校長, 致力於推動教育事業。但是塔利班武裝於 2007年佔領了斯瓦特地區而且在該地實施伊斯蘭教嚴厲的教法,禁止女孩接受教育,並且關閉了當地的女子學校。

2008年,11歲的馬拉拉開始在BBC烏爾都語的博客上匿名撰文,透過兒童的視角和筆觸來講訴塔利班統治下的生活,倡導女性受教育的權利。馬拉拉大膽的言辭不但與伊斯蘭教極端份子所強制執行的嚴格的伊斯蘭教的教法相抵觸,也與巴基斯坦特別是該國偏遠地區的社會和宗教不一致,因為巴基斯坦很多地方都阻止女孩受教育,他們將女孩子關在家中,並讓她們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出嫁。

巴基斯坦軍隊將塔利班趕出斯瓦特河谷之後,人們開始瞭解馬拉拉和她對於女子受教育權的看法。當時她每天公開坐校車從家裏前往她父親開辦的女子學校上學,媒體對於她的言論大量的報導給她帶來了生命危險。2012年10月9日,她和她的兩名同班同學搭乘校車回家時,車上闖上來了一名蒙面塔利班民兵,他質問「誰是馬拉拉?」並在確認身份後,近距離對馬拉拉的頭部開槍。馬拉拉中彈昏迷,一度情況危殆,後被送往英國救治,在歷經4次手術,昏迷6天之後,她幸運地活了過來。由於她出院之後無法再返回巴基斯坦,她的父母帶著她和她的兩個兄弟留在了英國。

馬拉拉的平凡女孩夢

自從馬拉拉為了爭取女孩子受教育的權利遭到塔利班暗殺的消息傳開之後,很多人都很佩服馬拉拉的勇氣。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曾邀請她到白金漢宮做客,而她的名字「馬拉拉」也如同流行歌星一樣知名。

她16歲的生日(2013年7月12日)是以在聯合國大會做講演慶祝的,而她17歲的生日則是在尼日利亞度過的,她希望藉此表示她自己對於今年年初在尼日利亞被博科聖地武裝人員綁架的兩百多名女學生的支持。

現在的馬拉拉仍然非常留戀遭到塔利班襲擊前的那個平凡的馬拉拉,當時她是賈斯汀•比伯和賽琳娜•戈麥斯的歌迷,她表示自己只是個普通的女孩,不喜歡早起,在房間里隨便堆放衣服,有時為了搶iPod而與弟弟阿濤(Atal)打架。

正如她在自己的自傳中所講的:「(在遭到襲擊之後)很多事情都改變了,但我仍然是當年在斯瓦特上學的那個馬拉拉,我的人生改變了,但是我仍然是過去的自己。」

她去年在BBC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她對於在英國的新生活最難以適應的一點是:「在這裡,他們認為我是一個好女孩,一個為了保護兒童權利抗爭的女孩,一個曾經被塔利班射殺的女孩,但是他們從不將我看成我自己,她們的朋友,一個平常的女孩。」她說。

今年八月份,在接受《衛報》採訪時,馬拉拉曾經表示她只有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時才願意耽誤學校的學習。星期五,當聽說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獎後,她顯然守住了自己的諾言。她如平常一樣在學校上完課之後才接受了媒體對她得獎的採訪。雖然年青的她在歷史上留下了非凡的一筆,但這位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仍然表示:「我認為今天(10月10日)是一個平凡的日子。」

馬拉拉故鄉很多人害怕談及這個話題

在馬拉拉的故鄉斯瓦特地區,民眾對於馬拉拉獲獎的態度不同。支持馬拉拉的鄉親驕傲地表示馬拉拉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有助於將斯瓦特河谷改變為一個和平地區的形象,但是還有些人則對此默不作聲,甚而非常害怕談及這個話題。

馬拉拉在2013年也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但是當時諾貝爾委員會考慮到這個獎項對於一名十多歲的少年的影響,因此並沒有授予她當年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學院的院長倫德斯塔(Geir Lundestad)在諾貝爾獎官方Youtube上表示:「 諾貝爾委員會花了一些時間做出這個(授予馬拉拉諾貝爾和平獎的)決定,馬拉拉給(諾貝爾)委員會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表示他們知道馬拉拉是一位17歲的女孩子,他說:「(我們知道)獲得諾貝爾獎將極大地改變(馬拉拉的)生活,希望此次獲獎能夠對她的成長更有益。」

責任編輯:程新

相關新聞
【陳思敏】勇敢少女馬拉拉
不是馬拉拉!禁止化武組織獲諾貝爾和平獎
馬拉拉訪白宮 奧巴馬誇不停
馬拉拉爭受教權 摘和平獎桂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