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海岸年輕繪畫家:面朝大海 藝術花開

人氣 19

【大紀元2014年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泰瑞澳洲黃金海岸採訪報導)「像是一個現代的夢想,正在逐步實現。」「這條道路非常艱難,但我相信我會一直走下去。」「我相信中國人對我們的繪畫、作品也會很感興趣,他們會欣賞這些的。」一名剛過而立之年的年輕藝術家,作畫數十年,在悉尼特普畫廊(Tapp Gallery)、墨爾本科林伍德畫廊(Collingwood Gallery)、布里斯本和美國舊金山都辦過個人畫展。在澳洲乃至全世界的畫廊漂泊巡迴過後,郝利(James Holly)終於將迎來自己畫廊開幕的日子——11月7日,不是選在澳洲最大城市的鬧市區,也並非任何首府城市的藝術街道,郝利將他生平的第一個畫廊Holly Gallery開在了黃金海岸沿岸,這座人口僅有60萬的海濱城市。站在還未開放的畫廊前,就能望見不遠處一望無際的邁阿密海灘和延伸至遠方的海岸線,而他的首個個人畫展也是關於各不相同的藍色和海洋百態。這個年輕的畫家表示,這僅僅是個開始,他希望十幾年後,可以在英格蘭的首都倫敦和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國紐約都開設他自己的畫廊,與當地熱愛藝術的人在畫布上分享對藝術的詮釋。

黃金海岸畫家郝利(James Holly)。(Holly Gallery提供)

郝利的合作夥伴Jens Brockman。(Holly Gallery提供)

有意思的是,這個畫廊的聯合創始人,也是郝利的合作夥伴,竟是一位年過70的老者,完全屬於兩代人的藝術家,竟然因畫作走到一起,實現一個共同的夢想。

今天,《大紀元》帶您認識這位年輕的藝術家和他的合作夥伴,聊一聊他們眼中那份獨屬澳洲的藝術之感。

大紀元提問(以下簡稱問):當初是怎樣的初衷令您想要成立這樣一個私人畫廊?

郝利答(以下簡稱郝):最初是因為想擁有一種掌控權,一種掌握藝術者藝術生涯的感覺,而不是整日東奔西走。所以就這樣開始了。之前在做畫展時,總是要去不同的省,不同的地方,那時候我就希望能有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地方。這是我的一個夢想,它很快就要實現了。

我想這也是屬於黃金海岸藝術家們的一次機會,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不是等一整年才有的展期。

問:為什麼想到選在黃金海岸開設第一個畫廊,而非悉尼、墨爾本那些大城市或者更有文化背景的城市?

郝:在這裡我感覺更舒適,每次在悉尼、墨爾本時都感覺太繁忙了,那些地方有太多的畫廊了。黃金海岸和那些地方顯然是很不同的,而且在這邊並沒有太多畫廊,我覺得如果能在大海邊有這樣的一個場地,舉辦畫展,我感覺非常與眾不同。

我相信在將來,很多人會來昆士蘭,不僅僅是為了這裡的好天氣,還因為這裡會變得越來越有藝術氣息。我相信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也會向這個方向發展,擁有自己的地方舉辦畫展,而不是去那些很大的畫廊。就好像在線的音樂,很多都是家庭製作模式,很多藝術家都是,他只需要一個工作室來展示他的作品。

問:那您覺得黃金海岸是否是個很有潛力的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來此發展?

郝:我覺得是這樣的。為什麼不呢?!

問:您覺得作畫時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郝:我覺得是與世隔絕吧。你需要有一定的時間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干擾你和你的藝術的。

問:如今作為一個藝術家又會面臨哪些現實的挑戰呢?

郝:很多人不得不為忙碌的生活而犧牲自己(對藝術)的熱情。如今的藝術界也並不景氣,很多畫廊漸漸的關門了,很多藝術家沒有太多的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多人不得不轉戰到網絡上。這令經營藝術、賣畫都變得很有難度。當人們親眼看到作品的時候,他們就會很興奮的想要買下來,但是在家裡,在網絡上看那些畫的時候,那是完全不同的能量交流。

尤其,很多年輕的藝術家也很難找到機會能夠定期的展覽他們的畫作,很多人想搞藝術,但是他們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下很難有信心走下去,這其實很悲傷。

很奇怪的是,有些畫作要不就叫賣很昂貴,其他的就幾乎很難賣出價錢,它沒有中間地帶,所以很多人覺得很難做。

問:所以哪天您也會因此離開藝術領域?

郝:不,我會一直留在藝術領域,即使我並不賣畫。對很多藝術家來說,這些與金錢無關,我相信那種真正的藝術家,是他們真的熱愛藝術。

問:這種對藝術的愛到底是從何而來,何時開始的呢?

郝:我覺得對我來說那就是來源於一種感覺,你覺得你可以做出一些獨一無二的東西來,你內心中的自己想要做一些有創意的東西,我想很多人都是如此,而且他們相信自己確實有能力。

我想要尋找一種真正的幸福感,來自於內在的,而不是任何外來之源。我覺得世上沒有任何外在之物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喜愛,讓所有人都感覺幸福。但是,我相信藝術家可以影響他人,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光明。我真的相信會如此,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改變這個世界,在歷史上這已經發生了,這就是為何至今都有人們每週會去博物館。我們在這建立的,也是一個迷你的博物館,讓人們可以來參觀。

問:您這次的主題是海洋,在作畫時自己感覺是怎樣的?又想帶給觀眾一種怎樣的體驗?

郝: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從這裡(畫室)向外望去,去看那海洋。海洋其實是可以映照出心態的,當你被海所環繞的時候,你自己的感受如何是可以被映照出來的。那就是一種心情的映照和感覺。這些畫你可以很快的一瞥,也可以站在那裡欣賞很久,不同的作品可以給你不同的能量,但所有這些的主題都是關於大海的,這主要取決於你的感受。

問:大海常年都是如此的、相同的不是嗎?

郝利合作夥伴: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海,而不僅僅是這種平面性的。當你面朝大海的時候,你總是會發覺不同的東西。明天你再看它,你會感覺到不同的東西,會有更好詮釋,而不是,「哦,我看見了。」

郝:創作至今,我對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他們都是彼此獨立的,但是又是一個系列,就是這樣。每一幅畫中都有藍色,但是每幅畫又都不相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這14幅作品,我其實覺得都很出色,而且各有特色。

問:完成一幅作品要多久?

郝:取決於我的心情,有時候我連續作畫16小時,不停歇。很像你跟隨著那種能量,當它結束了,那麼你的畫作也結束了,有時候會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
郝合作夥伴:這很難有一個時間線,當它被完成了那就是完成了,也許是凌晨2點,也許連續好幾個下午。

問:作畫期間如果突然失去那種感覺和靈感了怎麼辦?

郝:這就是整個的創作之戰,怎樣保持不丟失那種靈感。我相信很多很有天分的藝術家就有這個能力,不會丟掉這種感覺,並一直保有它。對於那些很棒的畫家來講,這也是體現他們能夠集中精神,完成畫作的考驗之一。我覺得我是很幸運的一個,當我想要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很多時候我都能一直留住那種感覺。

問:有沒有想過20年後會是怎樣?

郝:我也很期待20年後會有多少畫廊被成立。我希望在紐約和倫敦都分別開一家畫廊,到2024吧,我希望可以實現。我相信黃金海岸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畫廊。總之,我們不會停下腳步(笑)。我很期待未來會被領到哪裡。
郝合作夥伴:藝術本來就是世界性的,它是一種感覺,它也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

郝:我相信有一天,我們也會引入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來此展出,我希望可以把它做成一個世界性的展覽。

問:那您本人最喜歡的中國現代藝術家是哪位?

郝:我最喜歡艾未未,我覺得他生活在那樣的國家中還可以做出他的那些作品,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他經歷了很多事情,他被逮捕過、監禁過,這些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的作品不僅是關於他自己,而是有關所有中國人,我覺得非常有力量。我覺得他是當代藝術領域中的英雄人物,他在西方社會也贏得了很多尊重,比如在紐約很多人去看他的作品。

我從未去過中國,但是我對那裡很感興趣,對中國美食情有獨鍾,那裡的人很熱情,我覺得那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而且他與西方國家交相呼應,他很現代也很有歷史感。

我相信中國人對我們的繪畫、作品也會很感興趣,他們會欣賞這些的。

責任編輯:陳紫吟

相關新聞
重拾絲綢之路上的遺珠
澳洲影視藝術獎揭曉《了不起的蓋茨比》贏六獎
水彩畫展『移居』鬧市 盡顯台灣風
專訪:故事背後的李存信(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