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計劃未來5年每年漲學費5%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純之編譯報導)根據《洛杉磯時報》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校長納波利塔諾(Janet Napolitano)剛剛宣布了一個為期5年每年5%的學費漲價計畫。但她同時表示,如果州政府能增加對加大的投入,學校將考慮降低學費漲價幅度,或者完全不漲價。她強調說,學校這麼做也是不得已,希望學生能理解。

成本和擴招是學費上漲的兩大因素

加州大學學費已連續3年沒有變動,但是現在,納波利塔諾說,學費凍結已無法繼續。

目前,加州大學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要支付增長的退休福利金,要應對教師薪資的增長,還要擴大師資力量。這些都需要錢。另外,它還計劃在未來5年增加 5,000個本科生的招生名額。但是,經濟衰退後,州政府對加大的撥款已大幅減少。因此,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和擴大招生名額,加大計劃未來5年每年漲學費 5%。

如果提案通過,那麼對本州本科生而言,明年的學費可能漲到12,804美元。到2019-2020學年,學費則可能漲到15,564美元。

不光是加大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專業學生也面臨5%的學費增長。

目前,來自50個課程(包括法律、醫藥、社會工作和商業等)的大約14,000名研究生,還必須付所謂的專業學位補充學費,大約從4,000美元到38,000美元不等。這類補充學費也要上漲5%。有些碩士課程如護理學位,可能會一次性增長20%的學費。

如果政府加大投入 學費有可能維持不變

納波利塔諾表示,如果州政府給加大的撥款每年能增加超過4%,學校將減少學費增長幅度甚至不漲學費。如果州政府不願增加加大的預算,她將給10所大學的238,400名學生提供一個可靠的、長期的、溫和的學費增長計畫。

她說,對於加州學生和他們的家庭來說,這一提議無疑代表了最壞的前景。但是,學費上漲實際也在意料當中。

學校官員還說,目前加大實際只有30%的本科生是付12,192美元的全額學費,其餘學生都接受到某種形式的經濟援助:聯邦、州、大學的貸款以及稅務抵免等,這部分援助覆蓋了大約一半的學費。

並且,該提案還計劃將學費收入的三分之一繼續投入對學生的經濟援助。州新中產階級獎助項目還會給年收入15萬的家庭提供一定的救濟金。

11月19、20兩日舉行的舊金山校務大會,將會對這一提案進行討論並表決。主要校董們希望董事會能同意該計畫。

政府的態度

日前,布朗州長的財務部發言人帕爾默(H.D. Palmer,)說,州長反對學費上漲。因為州府已經給加大增加的預算就是為了維持學費不變。當被問及如果加大漲學費,州長要如何處理時,帕爾默說,他們不想在加大校務委員會作出決定前做任何表示。

學生不高興

從2002年起,每年30%的上漲速度,使加大的學費和基本費用增加了兩倍。目前,包括學費、食宿費和書本費,一名加大本地學生的教育成本高達3萬美元一年。而外州和外籍學生還要額外再付大約23,000美元。

目前,州外學生大約占到了新生的20%。按照計畫,州外學生的基本學費和補充學費都將上漲5%。

校董會的學生代表賽弗丁(Sadia Saifuddin)說,大部分學生對學費漲價很不高興。實際上,就在納波利塔諾公布漲價計畫之前,加州大學學生會已在上週發起了一項在線請願,要求校董會繼續學費凍結政策或降低學費。請願書說,我們有權利尋求長期的、持續的經濟援助,以減少學生負擔,因此凍結學費是不夠的,還要削減學費。

她還認為,目前學費漲價的主要責任在於州撥款遠低於布朗州長兩年前的暗示。那時,布朗州長為了鼓勵學生投票支持臨時加稅的30號議案,曾暗示會增加給學校的撥款。然而,今年政府對加大的26.4億的撥款比7年前少了4.6億。

不過她說,積極的一面是,學生可以提前做好財務預算,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突然面臨學費上漲。

校董會長期規劃委員會的主席古德(Russell Gould)說,學費歷來就是個敏感話題,但是如果漲幅適當,人們是會理解的。學生想要獲得學位,而我們需要保護學校的教學質量。

增加學費可以幫助大學擴大師資,增加課程,使學生更容易在4年內畢業,同時也可以招收更多的州內學生。

加大還調查分析了許多其它的可能性,比如依據課程或學院不同收取不同的學費,或者學生畢業後延遲還債等。但是,納波利塔諾說,所有這些選擇對學校管理來說都太複雜和困難,很可能會增加部門間或分校間的爭執。

她說,加大明年學費將依然低於其他頂級公立學校,如密歇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弗吉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和伊利諾伊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等。◇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加州大學生尋求財政援助人數跳升74%
加州槍擊案 槍手3華裔室友最先遇害
加州學生商店內被射中 父親指責槍協
3華裔死亡學生 僅洪晟元台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