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技術獲大獎 領獎團隊洛城分享榮譽

人氣 18
標籤: , ,

【大紀元2014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聖蓋博市報導)素有「產業創新奧斯卡獎」(TheOscarsofInvention-TheChicagoTribune)美名的百大科技研發獎一向深獲國際重視。該獎自1963年開始舉辦,今年是第52屆,目前已成為市場上鑑定新技術的重要指標。諸如傳真機(1975年)、液晶螢幕(1980年)、柯達照片CD(1991年)、Nicoderm戒菸貼片(1992年)、Taxol抗癌藥物(1993年)、實驗室晶片(1996年)和高畫質電視(1998年)等都曾獲選為當年度的百大科技獎,給人類未來生活帶來重大影響,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中華民國工研院(ITRI)二項技術「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和「線上即時熱能分析儀」獲201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2014R&D100Awards),分別在環境科技領域及影像科技領域中獲得肯定。

11月6日,在赴拉斯維加斯參加頒獎典禮前一天,獲獎人徐恆文博士、朱慕道博士以及團隊行銷傳播處處長林佳蓉、工研院北美公司總經理王韶華博士等人,到訪洛杉磯,並與媒體分享臺灣致力於創新科技國際化的努力,以及工研院近年來在科技研發進展與商業化的成果。

碳捕獲技術可幫助企業減少碳排放

徐恆文博士說,「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是經濟部能源局補助計畫,今年才剛獲得工研院「傑出研究獎」金牌獎。他與臺灣水泥公司合作研究,在花蓮和平水泥廠建置全球最大的鈣迴路試驗廠,每小時二氧化碳總捕獲量1.0公噸,再利用捕獲的二氧化碳養殖微藻。目前,他已技轉臺泥並建置全球最大的鈣迴路試驗廠,總捕獲量為每小時1.0公噸。此技術可降低能源消耗,更可讓燃煤發電變成清潔電力。

徐恆文博士表示,碳捕獲技術被國際能源總署認定為全球減碳的各單項技術中的減量冠軍,是直接針對水泥廠、發電廠等主要碳排放源進行改善的有效處理方式之一。工研院「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在技術創新、減碳效率及產業效益三方面均有亮眼表現,因此得到國際獎項獲得肯定。

「線上即時熱能分析儀」幫助生產合格LED產品

朱慕道博士說明,散熱性能一直是影響LED壽命與光品質的重要因素,工研院率先開發可於產線即時量測LED熱阻的分析儀,將可大幅降低LED照明產品的不良率,讓消費者選購產品更安心。

「線上即時熱能分析儀」有技術處大力支持,研究團隊開發出快速熱性能量測試技術,而且可結合LED自動化機台在生產線上即時量測,在速度、成本和精確度上協助LED廠商提升產線合格率。此技術可同時滿足研發及量產的驗證需求,幫助產線進行即時監控、不良品篩檢、製程優化以及提升合格率,從而大幅降低LED照明產品的不良率,讓消費者購買LED產品更有保障。這項技術去年已技轉給旺矽科技,預計年底就要量產上市。

經文處處長夏季昌表示,工研院為201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國內唯一獲獎單位,技術已獲大廠應用。可有效增進LED效能及幫企業減碳,這次得獎特別讓世界看見臺灣在創新科技研發方面的能量,讓世界看到臺灣在環保綠能科技的努力及成績。◇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看好3D新技術 谷歌投資5.4億美元
台灣交大低功耗技術  手機可撐10天
台清大社團免費修單車 傳承技術
技術移民爭送子女入讀阿德雷德東南區公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