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體八一三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中捐軀的中華兒女致敬

紀念南京大屠殺77周年 更要了解歷史真相

人氣 397

【大紀元2014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向海舊金山綜合報導)1937 年,日軍占領上海後又以 20 萬兵力分南北兩路會攻南京,國民政府的軍隊以10多萬之眾浴血苦戰,英勇反擊,但終因實力懸殊,12 月 13 日南京城淪陷。日軍占領南京后,進行血腥屠城,6星期內,殺害了30多萬中國同胞,強姦 2 萬多名婦女,掠奪文物、財產不計其數,史稱之為「南京大屠殺」。

南京屠殺的歷史背景

1937 年 7 月 7 日蘆溝橋事變后,日本採取的作戰策略是迅速集結兵力,占領平津,矛頭指向中國兩大鐵路動脈:平漢線與津浦線。日軍計劃由北向南推進,從華北跨過黃河,直達長江北岸,最後把國軍逼到沿海之地,形成雙重包圍之勢,將其殲滅。中國局勢非常危急。

為了打破日軍的戰略布局,蔣中正在軍事智囊的建議下,搶先在上海開闢了第二戰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一三淞滬抗戰。國軍以海岸線作為防護,迫使日軍從海上登陸迎戰。日軍不得不逐步向上海船運增援,進而深陷於中國持久抗戰的泥淖之中。

淞滬戰役相持達三個月之久,日軍死傷人數超過 5 萬,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中國」的夢想。而且,淞滬戰役打亂了日軍原先從北向南的作戰計畫,迫使其由東往西迎戰、從而使日軍陷入戰略被動局面;戰役更為中國工業和戰略物質西運轉移爭取了相當長的時間。

日軍登陸杭州灣 淞滬戰役潰敗

上海戰線的膠著局面使日軍損失慘重,中國人民抗戰熱情也空前高漲。但是,11 月 5 日拂曉,日軍第十軍司令官柳川平助率三個師團兵力在杭州灣北岸乍浦東北的全公亭、金山衛等地順利登陸,使戰局迅速逆轉。被抄了後路的國軍全線潰撤,損失慘重;四天後,上海失陷。

日軍金山衛登陸是國軍淞滬潰退主因。上海作戰初期,國民政府就曾經設想過日軍從金山衛登陸包抄國軍戰線側翼的可能性,因此在沿岸曾建有防禦工事並留有部隊進行監視。

據楊天石先生數年前關於淞滬會戰的考證文章,有下列一段文字:8 月 20 日,蔣中正得報,金山衛有日本水兵登陸偵察,指令「嚴防」。 10 月 18 日,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作戰組的情報提出,日軍有在杭州灣登陸企圖,但估計登陸部隊最多一個師,不會對上海戰局造成影響。這項情報評估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作戰組組長是劉斐,有資料顯示,他日後被證實為是國府軍委會最高階的中共間諜。

10 月 22 日,中國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顧祝同也曾經將所獲的情報報告何應欽,說:「聞敵將有 3 個師團來滬增援,其先頭部隊 26 日可抵滬」。此情報與稍早10 月 18 日軍委會第一部作戰組的情報結論兩者相悖。從兩者之間巨大差異來看,不禁使人懷疑:作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生,被稱譽為「軍事學家」的高級參謀劉斐,做出這樣的情報也許是故意為之。

11 月 13 日當時國民政府發表自上海撤退聲明,令今天後來人讀起來依然感慨萬千:「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雖然上海戰事失利,但在蔣中正與全體軍民心中形成一個結論:「更廣大之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鬥。」

南京保衛戰

1937 年 11 月 11 日,上海失陷兩天後,蔣中正先後召集各路將領數次商討保衛南京問題。在會議上,大部分將領主張放棄南京。原因是:第一,南京地勢無險可守;第二,國軍在上海戰役中人員消耗巨大,戰鬥力需要時間恢復;第三,抗日戰略採用持久戰,不在於爭奪個別城池得失。

蔣中正的軍事顧問也主張:放棄南京,保存國軍實力,不做「無謂犧牲」。
據稱,蔣中正本人也不主張堅守南京,他認為即使日軍攻占南京,並沒有太多戰略上實質意義。最初他希望僅進行短期抵抗。

會議上,只有唐生智獨持異議,堅決主張死守。其理由是南京是首都,是孫中山陵墓所在,為國際觀瞻所繫,守南京不僅可表現抗戰的意志和決心,還能牽制敵軍兵力。唐生智的死守建議,在道義上盡占上風。蔣中正也顧慮不戰而放棄南京,會被政敵指責為投降、賣國,最後改變初衷,同意死守南京的作戰計畫。蔣任命唐生智為南京城防司令,負責南京保衛戰。

南京大屠殺慘劇

守衛南京的主力是剛從上海前線撤退下來的蔣中正嫡系最精銳部隊三十六師、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以及 1 萬 2 千餘人的軍事學院學生組成的教導總隊。外圍陣地由第二軍團、第六十六軍、第八十三軍和第七十四軍鎮守。總兵力約為十一萬人。

1937 年 11 月 20 日,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12 月 1 日以後,南京政府機關已全部撤離南京,蔣中正夫婦也於日軍襲來的前一天飛離南京。

12 月 8 日,20萬日軍占領了南京所有外圍陣地,形成了對南京的三面包圍,守軍的退路只有一條,就是北渡長江。而唐生智擺出「背水一戰」的布陣,將長江上的渡船全部銷毀,還下令發現有渡江逃兵,一律槍斃,這條僅有退路也被切斷。

12 月 10 日,日軍對南京發動了進攻,國民革命軍頑強抵抗,戰鬥慘烈悲壯,到12 日 3 天激戰中,日軍傷亡人數多達 7200 餘人,但仍無法攻入南京城內。12 月 12 日晚 7 時,唐生智突然向各路守軍發出撤退命令,自己在一小時後,乘坐為自己保留的一條小汽艇北渡長江而逃,卻陷近十萬大軍於群龍無首、完全無路可退之險境。

正面突圍的部隊尚存一線生機。但是,南京守軍突然失去指揮,遂發生混亂,退路又全數被切斷。很多游泳渡江的士兵凍死在12 月冰冷的江水中。很多士兵搶奪百姓的衣服,裝成平民。有的混入為保護一般百姓所設的「難民區」,以求自保。12 月 13 日,日軍衝進城裡,瘋狂搜捕市區和「難民區」,追殺國軍士兵,貧民百姓亦未能倖免。

從淞滬戰役 8 月 13 日開始,侵華日軍被頑強的中國軍隊抵抗達整整四個月之久,死傷人數高達 6 萬之多,日軍「三個月滅中國」狂言的破滅此時變成毫無人性的獸性報復和屠殺。隨後的數週,日軍搶劫、強姦、槍殺了幾十萬中國人,日軍毫無人性的暴行令人髮指,這就是歷史上震驚中外的南京城大屠殺。

1949 年 8 月 4 日,唐生智在蔣身邊潛伏的軍事共諜劉斐的策動下,率部投共;其弟唐生明則公開了他早就是潛入國軍的高層間諜的身分。而投共後身為中共高官的唐生智,卻在 1967 年被紅衛兵迫害至死。

南京大屠殺帶給中國人的是一段永遠不能忘卻的沉重歷史。同樣在紀念這段歷史時,我們也不會忘卻那些英勇抗戰、為國捐軀的國民革命軍將士們。向全體八一三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中,以及為延續中華血脈的14 年抗日戰爭中捐軀的中華兒女致敬!◇

責任編輯:任一志

相關新聞
【歷史今日】「南京大屠殺」背後的幽靈
辛灝年解析中共抗日陣亡400將軍之謎
中共公祭南京大屠殺 鎮反屠城引關注
《蠶食美國》製片人:共產主義者是什麼?(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