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五社區貧富懸殊

人氣 125

【大紀元2014年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季薇多倫多編譯報導)報告發現,多倫多有五個社區,除了共享一位市長、一個市議會之外,最近幾十年來,發展方向迥異。收入、膚色、機遇等差異,日益加劇。

《多倫多星報》再次分析了多大教授赫讚斯基(David Hulchanski)2012年公布的、為期7年的全國性調查結果,選定多市的5個社區:怡陶碧谷西北的West Humber-Clairville、西南核心地帶的Niagara-Queen-King、Allenby-Forest Hill、Leslieville和士嘉堡東北的Malvern,細審它們的收入差距。這些地區的人口為2,800至 9,130人。

West Humber-Clairville社區

這個多市西北近郊地區,2012年居民的平均工資從中等,驟降至極低的27,684元。有色少數族裔人口,從34%激增至81%,1/3居民為南亞裔。排在前列的為:東印度、菲律賓、加拿大、意大利和中國裔。

雖然買房者顯著增多,但是在5個社區中,該區擁有最多的社會救濟住房。2/3居民開車或搭車上班。其他人士,幾乎都依賴公共交通。

赫讚斯基說,這個區公交線路不多,如果想去稍遠的地方,就要駕車。他認為,該區正在轉型之中。工作待遇優厚的老住戶——戰後歐洲移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被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和斯裡蘭卡的新移民取代。與此同時,高薪藍領群體消失。

Niagara-Queen-King社區

近安大略湖、位於市中心西南的這個社區,收入自極低(約為多市平均水平的一半),飆升至略高於平均水平。

有色少數族裔居民的數量,相當穩定,不到1/3。約半數開車上班,其他的人搭公車。孩子、老人人口排名下降。買房者飆升,租金急降。白領湧入,大多數無子女。「藝術家」類就業人數,從幾乎沒有,增至11%。

Allenby-Forest Hill社區

完善的位於市中心的該社區,除收入激增外,在各方面都是穩定的楷模。3/4居民擁有自己的住房,其中大部分是獨立屋,幾乎不見公寓。白領比例躍升,不多的製造業工人持續減少。2/3居民開車或搭便車上班。大部分居民都是有孩子的夫婦。

Leslieville社區 這一中東部社區,前身為工人階級所在區,擁有公寓和中型獨立屋,但是因向高檔化發展,使其穩居「多市第1」類社區,平均收入不斷攀昇。雖然遜色於Forest Hill社區,但該區居民的收入,從全市平均水平的69%,躍升至明顯優於平均水平,2012年平均收入達54,051元。

該地區保持了各民族混居的特色,區內有很多中國人。2006年的報告顯示,排在前列的為:中國、英國、愛爾蘭、蘇格蘭和加拿大人。買房者、專業人士和藝術家的比例躍升,駕車上班的人士略高於搭公車者;但也有11%步行、6%騎自行車上班,在5個社區中居首。

Malvern社區

多倫多東北角的這一社區,幾乎是West Humber-Clairville社區的翻版,平均收入暴跌。此外,戰後中產階級的白人幾乎從這個區消失。儘管居民平均收入,每月低於2,225元,但64%的居民開車或搭便車上班。1/3搭公車,附近的僱主不多,幾乎沒有人騎自行車上班。

責任編輯:文芳

相關新聞
王惟中榮獲「耆老醫護勇士獎」
辛素:孔子學院還會捲土重來?
加拿大保姆移民門檻提高
加媒:哈珀訪華代表團現中領館差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