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是世界上信史最長、最完整的國家,中國人可根據歷史來判斷現實。唐代著名史官劉知幾在《史通》中說:「蓋史之為用也,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也就是說,歷史是用來記錄功績、糾正過失,分清善惡、辨別好壞的。因此,這就要求做史官的人必須做到秉筆直書、如實記錄。

史官的歷史要追溯到黃帝時期,沮誦、倉頡就是史官,他們當時負責造字。據說倉頡有四隻眼睛,他通過眼睛觀察到萬物的形狀,模擬出他們的聲音、形狀,創造出象形、形聲字,通過一些事物表達意思又創造了會意字。

《說文解字》上的解釋:「史,記事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就是說史,是記事,堅持公正直筆。所以對於史官的要求也就一目了然了,史官就是要如實地記錄,不得偏私。不僅如此,古代還有一個規定,君王不許觀看當朝史書。

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死後曾說過:「把銅做成鏡子,可以用來整理衣冠;將歷史作為鏡子,可以觀察到朝代的興衰更替;將人比做一面鏡子,可以瞭解到自己行為的得失與對錯。」

唐太宗還說︰「魏徵死去,朕失去了一面絕好的鏡子。」從這句話我們看到李世民是通過歷史、人言,來知道自己行為上的過失。所以貞觀二年,他還在門下省設立了兩名起居郎。貞觀十年,褚遂良當了起居郎一職,專門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

(大紀元圖片庫)

在《史館雜錄上》記載李世民和褚遂良之間有這麽一段故事:一天,李世民很想看《起居注》,想知道自己在言行上有什麽過失,從而可以改正。就問褚遂良:「卿知起居注記何事?大抵人君得觀之否?」

褚遂良回答:「今之起居注,古之左右史,書人君言、事,且記善惡,以為檢戒,庶乎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意思是,今天所設立的起居之職,就是古時的左右史官,皇帝的善舉惡行統統要記錄下來,以約束皇帝不違法。至於皇帝要親自看起居注,這是沒有先例的。

李世民又問:「如果我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記下來嗎?」褚遂良回答得很硬氣:「遵守道理不如遵守為官的職責,臣的職責就是記錄君主的言行,無論君主有任何舉動,臣都是要記錄。」

門侍郎劉洎說:「即使您下令讓褚遂良不記錄,天下的人也會記錄。」

李世民又問大臣房玄齡:「為什麽君王不能看看國史?」房玄齡說:「國史是善惡必記,臣子因擔心自己所記錄的事會觸犯聖意,從而篡改歷史,所以才規定君王不許看當朝史書。」

唐太宗是英明之君,他對褚遂良有拂龍意的回答不但不計較,唐太宗在臨終前,還將他委任為托孤輔政大臣之一。正因為唐太宗能够約束自己的行為,任用正直敢言的官員,才使「貞觀之治」的形成有了必要條件,並為唐代的開明政治奠定了基礎。

中國的歷史之所以能保存的如此完整,是因為有一批公正撰寫歷史的史官。他們為了給後世留下一部真實的歷史,付出巨大代價,遭受了許多磨難和厄運,有不少史官丟掉性命,還有司馬遷更遭受宮刑之辱。

因為史官的巨大付出,才使後世子孫能看到古代的真實歷史,能知曉聖賢的品德和小人的奸詐,才能明辨是非真假,才能看清幾千年的朝代更替和起落興衰,才使中華民族智慧善良生生不息。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 专家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
  • 蕭衍是漢代相國蕭何的後代,在位四十八年,壽八十五歲,是秦始皇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長壽皇帝,僅次於清朝的乾隆。
  •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一個人的作為也能改變命運......
  • 「相由心生」一詞在神傳文化中佛道兩家都有所用。這裏的「相」一般是指事物的表現形式,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事物的表象,而這種表象變化萬端,都由於人心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表現狀態。
  • 明朝嘉靖年間一個晚秋的下午,從黃岩城西門抬出一頂漂亮的花轎,妝奩華麗,儀仗整齊,吹吹打打,十分熱鬧。到了北洋,忽然下起雨來,幸好在一座山嶺上有個小涼亭,大家把花轎抬到裏面躲雨。
  • 河上公也被稱作「河上真人」,他修仙得道在山東瑯琊天台山,那裏至今留有很多遺跡。河上公是最早為老子的《道德經》作注的,因為他是站在仙家的角度來注釋《道德經》,所以影響最大,流傳最廣,其名曰《道德經章句》,是最古老的《道德經》注本。
  • 前,在摩竭國有個觀園,裏面風光秀麗,景色宜人。
  • 墨子單名一個翟字,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墨家的創始人,曾任宋國的大夫。他平時編撰著述經學典籍,更勤於道家方術的修煉,提倡勤儉節約。曾有著作傳世,著錄《墨子》一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