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史”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是世界上信史最长、最完整的国家,中国人可根据历史来判断现实。唐代著名史官刘知几在《史通》中说:“盖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也就是说,历史是用来记录功绩、纠正过失,分清善恶、辨别好坏的。因此,这就要求做史官的人必须做到秉笔直书、如实记录。

史官的历史要追溯到黄帝时期,沮诵、仓颉就是史官,他们当时负责造字。据说仓颉有四只眼睛,他通过眼睛观察到万物的形状,模拟出他们的声音、形状,创造出象形、形声字,通过一些事物表达意思又创造了会意字。

《说文解字》上的解释:“史,记事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就是说史,是记事,坚持公正直笔。所以对于史官的要求也就一目了然了,史官就是要如实地记录,不得偏私。不仅如此,古代还有一个规定,君王不许观看当朝史书。

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死后曾说过:“把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冠;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朝代的兴衰更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了解到自己行为的得失与对错。”

唐太宗还说︰“魏徵死去,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从这句话我们看到李世民是通过历史、人言,来知道自己行为上的过失。所以贞观二年,他还在门下省设立了两名起居郎。贞观十年,褚遂良当了起居郎一职,专门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

(大纪元图片库)

在《史馆杂录上》记载李世民和褚遂良之间有这么一段故事:一天,李世民很想看《起居注》,想知道自己在言行上有什么过失,从而可以改正。就问褚遂良:“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褚遂良回答:“今之起居注,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意思是,今天所设立的起居之职,就是古时的左右史官,皇帝的善举恶行统统要记录下来,以约束皇帝不违法。至于皇帝要亲自看起居注,这是没有先例的。

李世民又问:“如果我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褚遂良回答得很硬气:“遵守道理不如遵守为官的职责,臣的职责就是记录君主的言行,无论君主有任何举动,臣都是要记录。”

门侍郎刘洎说:“即使您下令让褚遂良不记录,天下的人也会记录。”

李世民又问大臣房玄龄:“为什么君王不能看看国史?”房玄龄说:“国史是善恶必记,臣子因担心自己所记录的事会触犯圣意,从而篡改历史,所以才规定君王不许看当朝史书。”

唐太宗是英明之君,他对褚遂良有拂龙意的回答不但不计较,唐太宗在临终前,还将他委任为托孤辅政大臣之一。正因为唐太宗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任用正直敢言的官员,才使“贞观之治”的形成有了必要条件,并为唐代的开明政治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历史之所以能保存的如此完整,是因为有一批公正撰写历史的史官。他们为了给后世留下一部真实的历史,付出巨大代价,遭受了许多磨难和厄运,有不少史官丢掉性命,还有司马迁更遭受宫刑之辱。

因为史官的巨大付出,才使后世子孙能看到古代的真实历史,能知晓圣贤的品德和小人的奸诈,才能明辨是非真假,才能看清几千年的朝代更替和起落兴衰,才使中华民族智慧善良生生不息。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王书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 专家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
  • 萧衍是汉代相国萧何的后代,在位四十八年,寿八十五岁,是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皇帝,仅次于清朝的乾隆。
  •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一个人的作为也能改变命运......
  • “相由心生”一词在神传文化中佛道两家都有所用。这里的“相”一般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事物的表象,而这种表象变化万端,都由于人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状态。
  • 明朝嘉靖年间一个晚秋的下午,从黄岩城西门抬出一顶漂亮的花轿,妆奁华丽,仪仗整齐,吹吹打打,十分热闹。到了北洋,忽然下起雨来,幸好在一座山岭上有个小凉亭,大家把花轿抬到里面躲雨。
  • 河上公也被称作“河上真人”,他修仙得道在山东琅琊天台山,那里至今留有很多遗迹。河上公是最早为老子的《道德经》作注的,因为他是站在仙家的角度来注释《道德经》,所以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其名曰《道德经章句》,是最古老的《道德经》注本。
  • 前,在摩竭国有个观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 墨子单名一个翟字,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曾任宋国的大夫。他平时编撰著述经学典籍,更勤于道家方术的修炼,提倡勤俭节约。曾有著作传世,着录《墨子》一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