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臭與德香

作者 :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一、「銅臭」的故事

人們把用錢買官,叫做「銅臭」。東漢時的崔烈,曾名重一時;漢靈帝時,他花錢五百萬,買官當上了司徒,結果是很快名譽掃地。崔烈問兒子崔鈞說:「外面的人,對我議論紛紛,他們在講我什麼呢?」

他的兒子崔鈞,如實回答道:「人們都嫌您銅臭。」

崔烈聽後,火冒三丈,拿起棍子就打兒子。崔鈞穿著武弁衣服,趕緊跑開了。

崔烈怒吼說:「父親打兒子,兒子不老老實實承受,反而逃開,這難道能算是孝順嗎?」崔鈞說:「先前,舜侍奉他的父親瞽叟時,他父親用小棍子打他時,他就受著;用大棍打他時,他就跑開。」崔烈聽後覺得很慚愧,就不再追打兒子了。

現今,人們把為富不仁者,也稱為「銅臭」。

崔烈用錢買官的事,《後漢書.崔寔傳》上也有記載,可見此事是有真憑實據的。在當時,人們便用「銅臭」一詞,來譏諷用錢買官或富豪者。唐代詩人皮日休《吳中苦雨寄魯望》中,就有這樣的詩句:「吳中銅臭戶,七萬沸如臛。」時隔千秋,老式的銅臭之人早已灰飛煙滅,但新的銅臭者,更變本加厲,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事據宋代佚名《釋常談.銅臭》)

二、「德香」的故事

◎故事(一)

許昌有個讀書人,名叫張孝基,娶了同鄉一個富人的女兒為妻。那個富人只有一個兒子,很不成器,父親在盛怒之下,把兒子趕出了家門。

後來,富人得重病而死,臨死前,將所有的財產,都交給了女婿張孝基。張孝基按照禮儀,為岳父操辦了喪事。

過了很久,那富人的兒子淪為乞丐,沿路乞討,正巧碰上了張孝基。張孝基見他這副樣子,不免有些憂傷,便同情地問他:「你能夠澆灌園子嗎?」富人的兒子回答說:「如果能夠弄個澆灌園子的差事,混碗飯吃,那再好不過了!」

張孝基便讓他灌菜園。富人的兒子,把澆園子的事,做得很好,漸漸的能夠自食其力了。

張孝基對他的變化,感到很驚奇,又問他說:「你能夠管理倉庫嗎?」

富人的兒子回答說:「能讓我灌園,已在我意料之外,更何況管倉庫?真能那樣,那我是更加幸運了。」

孝基便讓他管理倉庫。

富人的兒子,管理倉庫,十分謹慎,作風也很規矩。沒再出現什麼過失。

張孝基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知道他能改過自新,不再有舊日的毛病,就把岳父當年交給給自己的家產,全部交給了岳父的兒子。

過去有句話,叫「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錢財,父子反目、兄弟相仇者,並不鮮見。但自古以來,不貪財者,也代不乏人。這位張孝基,把岳父給自己的家產,最後又全部歸還給改過自新的內弟,確屬不易。無論何時,對錢財都應該淡泊視之;而對人,則應以厚道為本。

(事據床代李元綱《厚德錄.使其自新》)

◎故事(二)

朱新仲寄住在安徽桐城時,他的親戚朋友中,有一個婦女,懷了孩子,將要生產,但生了七天,孩子還是生不下來,藥物、符水無所不用,都不奏效,只好等死。名醫李幾道,偶然到朱新仲的住所,朱新仲請他去看一看。

李幾道看了以後說:「這用什麼藥都沒有用,只有用針刺療法,但我的技術,還沒有到這一步,不敢下手。」於是,他回家去了。

恰好李幾道的師父龐安常到了李家,李幾道跟師父說了這事,兩人一同去見朱新仲。朱新仲把情況告訴龐安常,並說:「她家不敢委屈先生診治,但人命關天,不知道先生能不能不惜一行,去救救她?」

龐安常答應了,一同前往她家。

龐安常一見那孕婦,就連聲喊道:「不會死,不會死!」就要她家裡人,用熱水暖她的腹部、腰部;然後龐安常再用手上下撫摸。那孕婦覺得腸胃略略有點痛,正在呻吟時,生下了一個男孩,母子都安然無恙。

她家裡的人驚喜拜謝,像敬神一樣敬他,但不知道他用的是什麼法子。龐安常說:「孩子已經出了胞胎,但有一隻手,錯抓了他母親的腸胃,不能解脫,所以,即使吃藥也沒有效。剛才,我隔著孕婦的肚皮,摸到胎兒的手在什麼地方,用針刺了孩子的虎口(即合谷穴)。他一疼痛,就縮了手,所以很快就生下來了,我沒有用別的什麼法子。」說完,要人把孩子抱過來看,孩子右手的虎口上,還有針刺的印子。

龐安常的醫術,就精妙到了這種程度。但他分文不收,就走了。

(事據宋代洪邁《夷堅志》)

正是:

財錢如土糞,
仁義超白金。
救人不索報,
德香萬古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觀年間,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
  • 成人之美是一種修養,它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 古人敬順天意,提出:「推天道以明人事」,是指通過探索推演宇宙、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從而使人明白人類社會發展和個人生存變化的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達到「與天地合其德」,使自己的行為絕不偏離正道。古代設立了司星官、欽天監、卜官等,觀象授時,很多事情通過預測和占卜來預知吉凶禍福。以下為西漢星佔家卜筮家司馬季主談論的一些關於遵天理、明人事的道理。
  • 宗元與文暢等一些嚴謹持身、品德高尚的修行人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謝安石、王羲之、鮑照等人的「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他被貶時常常寄居在寺廟,時常與僧人們一起參禪悟道,談玄說佛,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境界也不斷地昇華,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也反映出來,如在山水詩中體現的「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
  • 薛仁貴是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人。他自幼習文練武,但家中十分貧寒,在沒有得志前,他與妻子窮困潦倒,衣食窘迫,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幫助他們,兩人還結為異姓兄弟。
  • 唐朝大詩人王維的畫作一直受到歷代文人的稱讚。王維曾自述云:「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偶然作之六》)與王維同個時代的詩聖杜甫稱讚他:「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籐。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解悶之八》)
  •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文人要留名青史不難,但是在官場就鮮有成功的例子了。
  • 《幽窗小記》中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 隱,唐末五代時浙江新城人,與後來成為吳越王的錢鏐同時降生。他自號江東生,秉性聰敏,詩文超群,有「江東才子」之稱。他二十七歲就在貢籍,後來幾次應 試卻幾次落第,為甚麼總是所至不遇?只因昧了心說話被削了福祿,虧得後來改行從善,洗淨驕傲之性,學做好人,才有了福分。
  • 蓮,象徵清正、純潔,被譽為「花中君子」和美的化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