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誰是抗日砥柱 國軍與八路軍照片露答案

人氣 2412

【大紀元2014年0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國民政府軍在抗戰期間,面對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強大侵略者,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作出巨大犧牲,成為保家衛國、捍衛民族尊嚴的中流砥柱。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歷經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採用白崇禧上將提出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發動了大型會戰22次,國軍206位將軍壯烈殉國(其中包括8名上將),陸軍傷亡321萬多名官兵,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共軍隊卻在抗戰中,從1936年底的不足2萬人,發展到1945年的120萬之眾。兩相對比,真是觸目驚心。

中日力量對比懸殊 抗日戰爭艱苦卓絕

中共篡政以後,掌握宣傳機器,大量篡改、歪曲歷史,謊稱中共領導了抗日戰爭。然而,從目前揭露出來的真相看,領導全國軍民抗戰的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軍最高統帥蔣中正(蔣介石),國軍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937年七七事變前,中華民國國軍和日本皇軍的力量對比,十分懸殊,日軍強大的軍力,令世界矚目。

陸軍總數:中華民國現役170萬,沒有預備役,沒有後備役,補充兵50萬,共220萬;日本現役38萬,預備役73萬8千,後備役87萬9千,補充兵248萬4千,共448萬。

陸軍師裝備:中華民國1萬1千人,沒有馬,3800支步槍,328挺機關鎗,46門火砲,沒有戰車;日本2萬2千人,5800匹馬,9500支步槍,600挺機關鎗,108門火砲,24輛戰車。

海軍總數:中華民國6萬噸(很多還是漁船或運輸船);日本190萬噸(已和英法等國相當了)。

空軍總數:中華民國300架(許多是不堪用的運輸機和教練機);日本2700架(日本的零式戰機堪稱是戰時最強)。

中共在七七事變時,中共紅軍改編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後改稱第八路軍,由朱德指揮,劃分為三個師,沒有空軍,更不可能有海軍。

[[22]]

在抗戰期間,國軍發動了一系列的抗日大戰役,而這些戰役,沒有一個是中共領導的。僅上海淞滬抗戰,國軍投入兵力是75萬,日本投入兵力從30萬一路加到50萬。這場百萬人的大決戰,遠在陝北且一點實力都沒有的陝北紅軍,有可能指揮、領導它嗎?

[[20]]

真實的國軍:官兵一致 同生共死

黃埔軍校門口對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陞官發財請走別路。」明白告訴人們,做軍人要有為國捐軀的思想準備。

[[7]]

國軍無數戰士血灑沙場,留在大陸的無一不受到中共迫害,處境非常悲慘。有幸跟隨民國政府來到台灣的國軍,有些輾轉來到外國。有人曾在國外碰到個國軍老兵,問他為甚麼不回國看看,那位老兵說,當年打仗沒打好,對不起祖國人民。

真實的國軍,是一夥真實、樸實的年輕人。他們受傷了,也不願下火線,堅持參戰,不離開自己的生死兄弟。

[[8]]

[[3]]

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國軍的伙食,從軍官到普通士兵,待遇是一樣的。而中共軍隊的待遇,營級幹部以上可以吃小灶,四菜一湯,鍋包肉、土豆燒牛肉、溝幫子燒雞、紅燒鯉魚,西紅柿雞蛋湯。國軍戰士卻是官兵一致,同生共死,以赴國難。

八路軍每月領國民政府軍餉63萬元

1937年8月22日,出於抗日需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編了長途逃竄到陝北的中共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殘餘部隊,約4.6萬人,以「第八路軍」為番號。9月11日,國民政府按中國陸海空軍戰鬥序列改編需要,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編入第二戰區序列(戰區長官閻錫山),並進入晉北擔任游擊。改名後中國共產黨內部習慣上仍稱其為八路軍。
[[14]]

中共紅軍被收編為八路軍後,一直由國民政府供給軍餉,每月發給軍餉法幣63萬元,當時法幣的價值較高,1元可兌銀圓1元。其中生活費30萬元,戰務費20萬元,補助5萬元,醫療補助費1萬元,米麵津貼補助及兵站補助費7萬元。除此之外,還發放一些犒勞費、河防工事費、槍支彈藥、服裝藥品,每月麵粉1萬袋,還有大米等,一起運到延安。
[[16]]

除給八路軍軍餉外國民黨政府撥付給陝甘寧邊區的軍餉每年都在四五百萬元法幣,幾乎相當於邊區全年的財政收入。特別是1937和1938年,撥付的經費遠遠超過了邊區全年的財政收入。
[[15]]

皖南事變真相:八路軍不打日軍突襲國軍

據英國雷震遠、雷鳴遠神父所寫的書——《內在的敵人》內容,1940年3月,「皖南事變」前10個月,盤踞於河北河南交界地帶的八路軍施展陰謀詭計,突襲全殲了抗日國軍三個軍共6萬多人,卻沒有動不足50英里外的日軍。而蔣介石卻為了在盟國面前保全中國人沒內鬨的面子,對此事不予公佈。

蘇聯塔斯社弗拉基米洛夫記者,1942年到1945年間,作為共產國際的聯絡員被派駐延安,其所著的《延安日記》也揭露了中共不抗日,把國軍作為打擊和消滅的對象、擴充地盤、種植鴉片換取軍費以暗中積蓄力量打內戰的一些事例。

1942年7月9日的日記記述,中共早已停止了對侵略者的主動出擊和反擊,而把國民黨看作是主要敵人,不遺餘力地奪取中央政府控制的地盤。這些分裂活動對抗戰造成巨大危害,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犧牲。

1942年9月的日記寫道,中共領導並不想打日本人,他們把戰爭看成是建立根據地的良好時機,以期最終幹掉抗日統一戰線中的戰友,奪取政權。中共對侵略者的退縮,乘中央政府和日軍衝突之機為自己漁利。

1943年1月29日的日記描寫了中共鴉片貿易的情景,中共的部隊在儘可能地與淪陷區的日軍做生意,進行非法的鴉片交易。例如,在柴陵,還在後方的步兵第120師(註﹕屬八路軍)師部,撥出一間房子來加工原料,製成鴉片後就從這裡運往市場。

日記還記載了中共暗中勾結日寇,簽訂秘密協議的內容。

弗拉基米洛夫評論說,在民族遭受災難,人民備嚐艱辛並作出不可估量的犧牲的時刻,在國家受制於法西斯分子的時刻,中共採取這種策略,已經不只是背信棄義那麼簡單了。

國軍是保家衛國的中流砥柱

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歷經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採用白崇禧上將提出的「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實行全面抗戰」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發動了大型會戰22次,血戰台兒莊這樣的重要戰役1,127次,國軍206位將軍壯烈殉國(其中包括8名上將),陸軍傷亡321萬多名官兵,海軍艦艇全部打光,空軍4,321名飛行員犧牲,2,468架戰機被擊落,也讓日軍死傷近250萬人。

中共在抗戰中卻不斷壯大武裝力量。1936年底,中共紅軍僅存不足2萬人,其勢力亦不足三縣之地。全面抗戰開始後至1937年底,中共已經擁有10萬軍隊,佔地35,000平方公里。至1945年,中共建立了16個根據地,其中5個有各級政權,8個有行政委員會,3個為軍事區域,軍隊達到120萬之眾。與1936年相比,僅在軍力上便是8年前的60倍。與在抗戰中傷亡了400多萬官兵、陣亡了200餘位將官的國民黨軍隊相比,其反差之大,令人觸目而驚心。

抗日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從中國與日本的實力對比上,異常艱苦卓絕,龜縮在陝北趁機擴充實力的中共,做的是混水摸魚、趁火打劫的勾當,唯有當時的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視頻:不朽的光榮—— 偉大的中國衛國戰爭:
1945年8月,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歷時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採用白崇禧上將率先提出的「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實行全面抗戰」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迎來了近代歷史上最偉大與榮耀的時刻。)


(視頻:1945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日,日軍在北平故宮前投降:
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制定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白崇禧上將親臨現場監督,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代表中國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北平十萬餘民眾與美、蘇、英、法代表觀禮,激動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中國萬歲」、「蔣委員長萬歲」、「勝利萬歲」,聲震屋瓦,響徹雲霄。)



(視頻: 蔣中正不屈不撓 砥柱中流—— 1938年,在中華民族和整個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蔣中正以他個人超凡的毅力、勇氣與志節,不屈不撓,堅韌不拔,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國脈如縷的八年浴血抗戰中苦苦支撐,砥柱中流,直到奪取最後勝利。)


(視頻:
徐州会战: 1938年血戰台兒莊,蔣中正親臨視察,白崇禧助李宗仁獲抗日首場大捷。

(視頻:桂南會戰:
1939年,日機轟炸蔣中正故鄉,災民遍野,白崇禧論克敵制勝,指揮國軍消滅日本鋼軍,獲得崑崙關抗日首場攻堅戰大捷。


(視頻:武漢會戰 (武漢保衛戰)——
抗戰史上規模最大的會戰。1938年6月,蔣委員長以長江為界劃分戰場,陳誠和白崇禧分別擔任南北兩個戰場的最高指揮官,共殲滅10萬餘日寇,從此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視頻: 歷史的血跡: 抗戰期間,國軍堅持敵後游擊戰,毛澤東和中共表面上擁護蔣委員長和國民政府抗日,背地裡對日軍游而不擊,破壞抗日,乘民族危難發展壯大中共實力。 )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紀念抗日勝利60週年 揭中共剽竊國軍抗日功勳惡行
中共不抗日 施詭計皖南事變前屠殺國軍6萬
【歷史今日】蔣中正捍衛中華彪炳千秋(上)
真言:中共貪天之功 白崇禧才是持久戰第一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