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財長暗指國家統計局數據造假

人氣 10

【大紀元2014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在23日舉行的2014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當被問到百姓收入增長長期低於財政收入和GDP的增長,中共財政樓繼偉回應稱「沒那回事兒」,暗指中共統計數據造假。同時,樓繼偉坦承,中國的稅收基本是間接稅。專家表示,間接稅比重過高導致民眾稅負痛感高。

中共財長與統計局「打架」

由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於2014年3月22-24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此屆論壇圍繞城鎮化、財稅體制改革等議題進行探討。

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論壇上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深切擔憂,吳敬璉表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實際是在財政金融部門。簡單地說,就是從國民的資產負債表槓桿率太高,負債率太高,或者另外一種語言說,資產泡沫已經形成,於是它就出現一種系統性危機的風險,這是最危險的事情。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也提出他的疑問。柳傳志對中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發問:這麼多年來,一直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最快,然後是GDP的增長,最後是百姓收入的增長,老這麼下去中國永遠變成不了內需拉動的國家。

樓繼偉回應柳傳志稱:「如果能出現你說的那種現象我就太高興了,沒那回事兒。」

2013年底,中共國家統計局發佈一項報告,報告顯示,從1978年到2012年這35年來,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年均經濟增速高達9.8%。而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扣除價格因素後,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長為7.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4%,低於GDP的年均增速。

從財政收入方面看,報告顯示,2012年,中共政府財政收入達到117254億元,比1978年增長103倍,年均增長14.6%,顯著高於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

樓繼偉的此番話與統計局公佈的數字完全不同,似乎在告訴人們中共國家統計局在數據造假,不必相信。

有經濟學者曾對《大紀元》記者說:「中國有個神奇的部門是製造數據的,那個部門就是國家統計局,經濟界沒有幾個人相信統計局的數據。」

知名經濟學家郎鹹平在去年更是直言道,大陸經濟數據從GDP到通脹到外貿到順差全是假的,尤其是外貿數據,摻水十倍。

專家:間接稅比重過高導致稅負痛感高

同時,樓繼偉認為,從2005-2007年,中國經濟都是比較過熱的。在2008年隨後推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經濟很快又熱起來。經濟比較過熱期間,中國的PPI(生產者價格指數)比較高,PPI超過CPI(消費者價格指數)。樓繼偉坦承,中國的稅收基本是間接稅,受價格因素影響,這使得中國的稅收增長高於GDP的增長。

中國企業稅負之高世界矚目,但普通民眾卻不知自身稅負多重,作為官方智庫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2月14日發佈報告顯示,按最小口徑統計,2013年人均宏觀稅負近萬元,並且還不包括數不清難以統計的各種雜費。而2013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26,955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8,896元,相比之下稅負之重可見一斑。

中共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中國間接稅收入在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很高,接近70%,明顯高於其他經濟體尤其是較發達市場經濟體的一般情況。在現階段中國消費大眾中的大多數是低中收入階層,因而「痛苦程度」也就較高。

另外,中共天量的貨幣供應也增加了民眾的「痛苦指數」。中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經濟學教授蘭紀平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說:「貨幣超發進而造成物價上漲產生通貨膨脹,這樣引起的人民幣對內貶值,是對普通百姓生活最大衝擊。通脹像小偷,使人們的資產不斷被盜和蒸發。」

蘭紀平教授強調:「一般人只能設法多掙錢,即讓收入與通脹賽跑。當然,許多普通人是賽不過的,除非是國企壟斷者、貪官、或是少數有高收入能力的人群。」

高稅負和高通脹讓中國民眾生活普遍感到艱難。美國知名民意測驗及商業調查諮詢機構蓋洛普曾經發佈全球幸福度調查,用5年時間對155個國家進行調查顯示,71%的中國人認為自己生活「艱難」,有17%的人說他們生活「困苦」,僅有12%的中國人認為自己屬於蓋洛普所稱的生活「美滿」一檔。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通脹被低估 大陸民眾儲蓄驟降加劇系統性風險
2014年經濟形勢嚴峻 李克強稱要做好準備
黨媒替俄民眾生活擔憂 忽略中國百姓更艱難
中國稅負有多重? 官方智庫報告:人均萬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