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費開支增長下的中日軍事力量對比

人氣 20

【大紀元2014年04月1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雖然結束了為期四天的訪華之旅,但有關中國軍費開支連年不斷增長問題的新一輪討論似乎才剛剛變得熱烈起來。法新社星期五的一則報道在分析中日兩國軍事力量對比時說,中國雖然在軍事上擁有量的優勢,但日本在技術和訓練方面高技高一籌,不落下風。

自從1999年起,中國國防軍費開支基本每年保持在12% 到22%兩位數的增長幅度,目前在國際上僅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二次人大報告中提到:2014年中國軍費增加到8082億元人民幣,大約1320億美元,是日本的兩倍還多。

由於存有領土爭議和歷史上恩怨,中日兩國可能發生軍事衝突成為近年的一個熱門話題。台灣政治大學中國軍事問題專家丁樹范教授星期五對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表示,如果中日兩國將來在短期內就中國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的領土爭端上發生軍事衝突,中國不見得就能佔上風:

「雖然中國軍隊在過去10年就武器裝備等方面進步很大,但是日本人在許多方面做事很實在,軍事訓練很嚴格。日本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經濟騰飛時就開始裝備很多先進武器裝備。 如果軍事衝突在兩三年發生, 中國不見得有勝算。 然而, 長期的五年到十年而言,中日兩國的軍事衝突結果則另當別論。 」

法新社星期五的報道引述丁教授的話說,即使沒有美國的安保作為後盾,憑借更好的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日本現在比中國處於更有利的位置。中國目前大約有兩百三十萬軍隊, 日本只有不到二十五萬;中國擁有2535架作戰飛機,日本只有630架;中國擁有6840輛主戰坦克,日本只有777輛;中國擁有戰術潛艇66艘, 日本只有18艘。由此判斷, 中國在軍事人員和裝備的數量方面比日本佔有壓倒性的優勢。

法新社星期五的報道引述日本一位資深軍事分析人士的話說,人們不能孤立看待日本的軍事能力, 因為日本軍事能力的組建是與美國的介入考慮在一起的。正因為如此,「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先生星期五對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表示,如果中日發生無論什麼原因軍事衝突,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因為一是有日美安保條約的規定, 二是美國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打算放棄自己在亞太地區盟主的地位。兩個條件意味著美國在中日衝突中支持日本。即使無法直接參戰支持, 美國也會間接地在後勤和情報等方面為日本提供很多支援。如果中日衝突在未來數年的特定地點和特定時間發生,在數量上已經佔優、在某些方面質量上已經超前、 在某些領域正在追趕的中國要麼與日本打個平手, 要麼略沾點便宜;如果衝突中美國與日本站在一邊,結果則很難說了。」

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九號在北京會見到訪的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時強調:中美兩國軍隊應該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法新社星期五的報道說,雖然中國領導人和軍隊將領在一些公開場合講話強硬, 但私下他們並不願意與日本或美國發生軍事衝突。梅復興強調,中國與美國或日本的軍事角力雖然以外交和經濟等為表現的國力做後盾,其實他們考慮更多的政治而非軍事。對此, 丁樹范教授表示:

「雖然內部有很多討論, 但中國領導人還是對美中兩國間的競爭抱怨謹慎保守的態度。 他們深知國力還不及美國, 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集中精力累積國力,避免因錯判形勢而與美國發生軍事衝突。」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訪華期間在解放軍國防大學發表演講。 演講中, 哈格爾重申,美國對其在亞太地區盟國的「承諾不會動搖」。梅復興表示, 雖然中國希望將美國趕出亞太地區,但至少可預見的未來的五年, 中國還不具備那樣的實力。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新聞
陳破空:釣魚島之爭 北京的戰略企圖
陳破空:共軍敢不敢和日本打仗?
世界媒體看中國:誰是紙老虎 答案已板上釘釘
伍凡:中共為何要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