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聖人生的絮語

作者﹕默安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智聖人生的絮語

《武韜•發啟》中說:「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大智不顯其為智,此乃中華民族傳統智慧中的最高境界。古今多少智謀之士,在為人處世上,也是極聰明的,無不顯出智者的風度,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智聖人生的座右銘。其中不但有呂尚的「大智不智」,還有諸葛亮的「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懲之,要看他會救。

老天爺要降禍於某人時,肯定先給他一點福氣,讓他起驕傲自滿之心,看看他是否能夠承受這份福氣。而老天爺如果要降福給某人,也必定拿點小禍事先提醒他,看他能不能自我擺脫。

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是告訴我們,無論是碰上運氣,亦或是觸了霉頭,我們都應該以平常心來對待它。

人生總是禍福相伴的,你應該很有信心地知道:無論是福是禍,它們的到來,都是必然的。而且,沒有永遠的福,也沒有永遠的禍。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在福祉當中居安思危,而當遇上了倒霉的事,應對前途充滿著希望。這樣的人生,才可以越走路越寬,如果遇上好的運氣就得意忘形,而碰上困難又舉足不前,那他的人生,只能 是一片黑暗了。(輯錄《小窗幽記》)

子得龍珠

從前,在黃河邊上有個窮苦人家,有一天,這家的兒子潛到深淵之下,找到一顆龍珠,兒子高興地把龍珠交給父親,他的父親卻說:「我不要這顆龍珠。」不但如此,他還把龍珠打碎、扔了。兒子奇怪地問父親這是為甚麼?父親答道:「只有在九重深淵之下,黑龍出沒的地方纔有龍珠,而你之所以拿到這顆珠子,一定是因為正好碰上黑龍睡著了。如果黑龍醒來,你還能活著回來嗎?我要你今生今世,不再妄求非分,專心一意地老實做人!」

世人常為了珍奇的寶貝,而忘了自身的危險,哪裏知道,這珍寶不過是上天對你的迷惑,如果為此而把性命都弄丟了,豈不是太不值得了嗎?

老子不慕榮華富貴

春秋末年,老子在周朝的都城洛邑的守藏室,做守藏史。裡面不僅保存著周朝建立幾百年以來的大量典冊史籍,而且還保存著夏、商以來的珍貴文物資料。

有一天,老子在楚國做官的一個同鄉,借出使周室的機會來看望他。這位朋友見他的家裏空蕩蕩的,連個像樣的傢俱也沒有,吃的,穿的,也都很差,就十分同情地說:「先生的學問,沒有人不佩服的,只要你願意,現在去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做高官,得厚祿,享盡榮華富貴,何必在這裡默默無聞地過著這種清貧的日子呢?」

「謝謝您的關心。」老子笑了笑說,「我認為,五光十色,會使人眼花繚亂;動聽的音樂,會使人兩耳變聾;山珍海味,會使人口不知味,金銀珠玉,會使人不知滿足;騎馬打獵,會使人興奮發狂。所以,古代的聖人,都不追求這些東西。我雖然清貧,但是心裏像明鏡一樣清亮。我天天研究史冊典籍,探索天地的奧妙,認識人世的往復,還真是樂在其中呢!」

那位朋友聽了,才知道老子的追求,是跟一般人不一樣的。老子不羨慕統治者的富貴榮華,樂於過清貧生活,是他品性高潔的緣故。(事據《道教史》)

顧炎武不尚空談

顧炎武(1613—1652年)在艱苦的生活中,寫了很多不朽著作,對很多學問都有研究。他的著作和思想,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貴財富。尤其可貴的是,顧炎武特別反對空談,主張學習要有明確的目地,要為國家、為人民做實事。

他寫的許多文章,都是經過實地考察得來的,糾正了過去書裡好多錯誤。《清史稿》讚其「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清初學者有根底者之最!」

他曾說:「我嘛,不過一個書生罷了。可我總想:讀書、作學問,要讓它有用處。寫文章也這樣。寫出的文章,對天下、對百姓要有好處;壞文章,瞎說一氣,對別人、對自己都沒好處,並且多一篇就多一點害處。」(事據《清史稿》)

孔子因材施教

孔子教育學生,有豐富的經驗。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候,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說:「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嗎?」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子路剛剛退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又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就應該立刻去實行嗎?」

孔子以無可置疑的語氣,回答說:「對!應該立刻去實行。」

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孔子:「先生,剛才子路和冉有問的是同一個問題,您的回答,為甚麼完全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情謙恭,辦事猶豫不決,因此我鼓勵他臨事果斷,敢作敢為。子路為人逞強好勝,辦事不夠周全,所以我就讓他遇事多聽別人的意見,三思而後行。」

大哉孔子,不愧是萬世師表!(事據《孔子家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過去,周朝有個人想做官,但一直沒能遇上機會,眼看年歲已老,白髮蒼蒼,他坐在路上痛哭流涕。
  • 一日,商容先生教授道:「天地之間人為貴,眾人之中王為本。」
  • 齊宣王和魏惠王,兩個國王在郊外會合,一起打獵。休息時,魏惠王問齊宣王:「你也有珍寶嗎?」齊王說:「沒有。」
  • 甘戊出使到齊國,渡過一條大河。船夫對他說:「現在河水把你間隔了,你不能自己渡過去,還能到別的國君那裏去遊說、以逞你的口舌之能嗎?」
  • 唉!千里馬的特長,是奔馳絕塵,日行千里,卻不見得會負重拉鹽車。
  • 在中山國附近,有一個叫「風繇」的小國。晉國的大夫智伯,想攻打風繇國,因此特地造了一個大鐘,準備用兩輛車並排,裝著大鐘,贈送給風繇國。
  • 當初,漢文帝朝中,有個寵臣,叫做鄧通。出則隨輦,寢則同榻,恩幸無比。其時,有個神相許負,相那鄧通之面,有縱理紋入口,必當窮餓而死。
  • 豈知人有百算,天只有一算。你心下想得滑碌碌的一條路,天未必隨你走哩!
  • 曹節,向來都很仁義厚道。他的鄰居家裏,丟失了一頭豬,而丟失的豬與曹節家的豬,毛色與肥狀都很相似。所以,鄰居便到曹節家中認領。曾節沒有和他分辯、爭執,讓鄰居把自己的豬帶走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