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6.4屠殺後 經濟發展難掩社會動蕩

人氣 1

【大紀元2014年06月05日訊】在1989年天安門屠殺之後,中共以經濟發展換取獨裁統治的延續。「六.四」鎮壓二十五年之後,中國的經濟按某些標準來說,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來到這裡淘金。但是同時,民眾抗議、社會動盪也在不斷增加。

CBS:隨著中國經濟發展 社會動盪也增加

CBS電視台6月4日報導說,自從鎮壓天安門學生運動四分之一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向世界展示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一個農業國家轉型為一個世界大國。

但是它的人民付出的代價是甚麼呢?鄧小平啟動的市場改革幫助數億中國人脫貧,許多人進入中產階級。但是對於許多中國人而言,獲得更好的經濟狀況伴隨著一個附帶條件—遠離政治。

雖然中共當局儘量忽略天安門25週年,分析家在使用這個事件來衡量這個國家和它的人民的立場,經濟上的和政治上的,以及預測中國在走向何方。

一個因素似乎是確定的:中國在失去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隨著它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成熟,它發現自己受到新興經濟體更低薪資和更低生產成本的挑戰。

隨著它的驚人增長速度放緩,中共領導人在研究下一個階段的經濟發展。一個雄心勃勃的新城市化計劃預計將把數千萬中國人挪出農村地區而進入城市。

同時,許多中國城市面臨工人短缺,已經提高了他們的最低薪資水平。

但是儘管有這些經濟進步,中國的社會動盪仍然是這個國家局勢的非常現實的一個部份。由歐盟資助的歐洲中國研究和諮詢網絡(ECRAN)2012年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所謂的「群體事件」,也就是公眾抗議、示威、群體騷亂,從1993年的8,700起上升到2010年的18萬到23萬起。

ECRAN也引述官方統計顯示,在2011年,中共政府花費在國內安全的費用有1,110億美元,超過國防開支1,060億美元。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勞工就業研究所主任Chris Tilly說,中國經濟的成功是非常不平等的,因為數百萬中國人仍然在掙扎並隔絕於繁榮。

「經濟不平等,長此以往,將損害一個國家,在經濟上,政治上和社會層面。」他說。

華盛頓郵報:鎮壓暗示恐懼

《華盛頓郵報》6月4日發表社論說,中共當局強力壓制民眾紀念「六.四」二十五週年,他們的行為暗示著恐懼。他們不敢讓他們的人民知道天安門廣場發生了甚麼。他們聘用成千上萬的特工監視網上談話,封殺和審查任何蛛絲馬跡的批評。他們拆毀太受歡迎的教堂。他們越來越多的欺負、騷擾和監禁那些和平的敦促政權遵守憲法的公民。

流亡美國的紀錄片製片人華澤說,中共政權試圖顯示「中國榮耀和繁榮的一面」,但是那些心懷不滿卻無法表達的人在增加:宗教信仰者,被強拆家園的人,一胎化和強制墮胎的受害人。

路透社:中國人民可能再次奮起反抗

1989年民主運動領袖之一的吾爾開希對路透社表示,中國人民可能再次奮起反抗共產黨,因為對一切事情感到憤怒,從猖獗的腐敗到深度污染的空氣、水和土壤。

「是的,你給了我們經濟自由,但是你在搶劫我們,掠奪我們的未來,破壞文化,我們的價值和環境。」吾爾開希在台灣說。

「所有這些都被中國人民在過去二十年裡清晰和廣泛的表達。這種不滿將在某天凝聚成一件事情:革命。我肯定共產黨非常清楚這一點。」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外媒:天安門遺產深刻影響今日中國
德媒:「六四」25週年 振聾發聵的沉默
外媒:告訴中共 世界記得 「六四大屠殺」
「六四事件」25年前真相再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