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京當馬涼 實驗顛覆動物既定印象

蔡鎔澤

人氣 45

【大紀元2014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蔡鎔澤編譯報導)英國生物學家近日發文揭露許多人類對動物的錯誤既定印象,顛覆了不少童話故事與小說對動物描述的謬論。

英國艾希特大學的生物學家薛弗德(Toni Shepherd)表示,因為昔日小說和童話的描述,人們印象中以為喜鵲喜歡偷發亮的東西,事實上經實驗證明喜鵲對亮晶晶的東西並不感興趣,牠們和其他鳥類一樣,對新事物也會感到恐懼。

以下是生物學家揭露的幾項人類對動物既定印象的錯誤想法。

謬論一:駝峰儲藏水分

駱駝可以7天不喝水,但這不是因為他們的駝峰內藏有水分,實際上駱駝體內的水分大部份是儲藏在血液裡。因為他們的紅血球不是圓形而是橢圓形,故在短時間內可以儲存大量水分。

而駝峰的功用則是儲藏大量的脂肪,等同可提供駱駝3週的能量,所以駱駝在沙漠中遷徙時能忍受長時間不進食,這時候他們就是在消耗駝峰內的脂肪,所以駝峰就會像口袋一樣耷拉下來。

謬論二:鴕鳥臨危時會把腦袋埋在沙裡

鳥的鼻子大都靠近嘴巴邊緣,所以鴕鳥如果真的把腦袋埋在沙子裡,可是會讓牠窒息的。

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他高大的身軀讓牠脖子彎下貼近地面時,人的視線看起來就像埋在沙子裡一樣,所以這個錯誤的既定印象,可能是來自鴕鳥孵蛋時,會不斷的用嘴去翻動沙坑內的蛋,讓蛋均勻受熱,因此看起來就像頭埋在沙子裡一樣。

謬論三:旅鼠群數過大時會集體跳崖自殺

1958年迪士尼所拍攝的《白色曠野》(White Wilderness)紀錄片,講述當旅鼠族群數量過多時,就會集體從懸崖上跳下來自殺,使後代有足夠的食物和生存空間,該片還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但後來證實影片是造假的。

因為之後有科學家證實,當旅鼠數量多到環境容納不下時,牠們會開始遷徙,有時因不熟悉地形,所以當在前面的旅鼠跌落懸崖時,後面的同伴也搞不清楚狀況而跟著跳下去;也有旅鼠在渡河過程中被淹死,這些情況只能說是遷徙過程中的意外之旅。

謬論四:金魚的記憶只有3秒鐘

謠傳金魚的記憶只有3秒鐘,但實際上金魚的記憶力可超過3個月。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花了1個月的時間訓練金魚,在餵食牠們晚餐時播放固定的音樂,然後把牠們野放。科學家五個月後再重新對牠們進行實驗,發現這些金魚依然對這音樂有反應,證明金魚記得這音樂以及音樂所代表的事件。

謬論五:豬不愛乾淨

從豬圈中傳來的刺鼻臭味,讓人以為豬喜歡生活在骯髒的環境中。不過豬可能是動物中最愛乾淨的種類。拿豬跟狗相比之下會發現,豬會選擇不同的地方進食、玩樂、睡覺和排泄,但很多動物的吃喝拉撒睡,卻是在同一個地方而毫不在意。

由於豬沒有汗腺,所以會在泥巴中打滾使身體降溫,這個舉動也是讓人誤以為豬喜歡和稀泥,所以是一種喜歡在髒污環境中生活的動物。

謬論六:信天翁在飛行時睡覺

信天翁可以長時間在海面上急速飛行,飛行時速可超過100公里,因為信天翁巨大的雙翼,能夠在高空中飛行數小也不必拍動翅膀,因此之前有科學家推測牠們可以一邊飛行一邊睡覺。

不過以上謬論,已被證實是一種自圓其說且毫無事實根據的想像說法。德國普朗克(Max Planck)學會的雷騰伯格(Rattenborg)博士發現,信天翁在晚上會停止飛行,並利用身體的浮力漂流在海上睡覺數小時。

謬論七:樹懶是動物界中的睡覺冠軍

樹懶雖然行動很慢,但牠其實並不是在睡覺,野生的樹懶每天睡眠時間約9到10小時,在動物界中還排不上前幾名。

相較起來,睡眠時間名列前茅的棕蝠,每天可以睡20個小時;無尾熊(考拉)也可以睡14.5小時。動物中睡眠很少的是大象和長頸鹿,一天只睡4小時。

謬論八:狗只能看到黑白兩色

事實上,犬科類是可以看到顏色,只是不如人那樣鮮明,那是因為人眼的錐狀細胞有3種,而狗只有2種。

紅色和綠色在狗的眼裡是灰色和白色,牠們能分辨的是黃色跟藍色2種顏色,但狗的眼睛具有脈絡膜層的構造,所以在微弱光線下能看得比人清楚。

責任編輯:黃凱熙

相關新聞
影片:動物園浣熊洗衣服 萌翻遊客
好感人!小狗愛心救魚竄紅網絡
研究:南美龜會用語言協調「家居」生活
愛貓「豹變」 動物真的會說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