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在即 纳特市长功过评判

人氣 6

【大紀元2015年01月31日訊】【大紀記者童雲費城綜合報導】費城市長競選在即,近日多家媒體討論了費城即將離任的邁克爾•納特(Michael Nutter)市長的功過是非,並且探討甚麼是理想的市長。

全美5位最佳市長

怎樣才算得上一個好市長呢?《時代》雜誌曾評選出美國最佳的5個大城市市長,並撰文說,評價一個市長,不只是看其是否親民或解決下雪後馬路上的坑,也要看能否從宏觀上改善城市的狀況,包括道路橋樑等基礎建設、促進教育、以及做成一些有待解決但又預算不足的項目。

評選出的5位最佳市長分別為:1)芝加哥的理查德•戴利(Richard Daley,1989-2011)。他很有吸引力,第5次連任時支持率為79%。每次年度預算都輕易獲得通過。戴利對大企業很友善,與藍領工人也談得來。2)亞特蘭大的雪莉•富蘭克林(Shirley Franklin,2002-2010)。她是一名黑人單親媽媽,上任時政府債務占預算的20%,道路多年失修。為了收支平衡,富蘭克林大量裁減政府僱員,並將自己的工資減少4萬美元,同時增加零售稅與房產稅,最終讓人們看到這個城市還有希望。3)丹佛的約翰•希肯盧珀(John Hickenlooper,2003-2011)。上任時政府赤字空前之高,他沒有前任的壓服人作風或固守民主黨觀點,而是消減政府僱員工資(自己的薪水也減少25%),並與其他市長聯手提高零售稅。4)巴爾的摩的馬丁•奧馬利(Martin O’Malley,1999-2007)。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他將各個部門量化管理,並且根據結果賞罰分明,這樣不僅節約了開支而且政府僱員出勤率大增。5)紐約的邁克爾•彭博(Michael Bloomberg,2002-2013)。他做實事,強調紐約市幾個區的綜合經濟發展,重視教育,減少犯罪率,在這個民主黨佔絕大數的地方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共和黨市長。

納特最大政績:費城工作增加

納特擔任市長期間的政績之一是增加就業機會。費城市政府最近公佈了一份資料,總結了自1984年以來歷任市長任職期間費城就業機會的變化。結果顯示,在此期間的4任市長中,就業機會都在下降,只有現任市長任職期間工作機會有所增加。

納特於2008年1月擔任市長,不久後就出現了經濟蕭條。在納特擔任市長的7年裡,總工作增加了0.6%,或4,164個工作。去年總工作機會為66萬7千個,是2003年以來工作機會最多的。在2003年時為67萬1千個。相比之下,先前的幾任市長任職期間就業機會的變化分別為:威爾遜•古德(Wilson Goode,1984-1991)工作減少為38,500;埃德•倫德爾(Ed Rendell,1992-1999)工作減少10,600;約翰•斯特里特(John Street,2000-2007)工作減少33,200。

納特在任職期間的政府僱員也是最少的,比1984年少了3,800名。他精簡機構、增加效率並非通過大量裁員,而是依靠人員退休或取消一些空閒位置。此外費城人口在這期間也在穩步增加,在2013年達到1,553,165,接近1995年1,556,000的高峰。這些新增人口主要是學生、千禧族與移民等。

費城市長支持率低

儘管納特市長在任職7年間作出了許多成就,但目前支持率很低。近日《費城雜誌》(Philadelphia Magazine)載文分析了這一現象。文中首先列舉了納特的一些政績。比如,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費城人口一直在減少,在他執政幾年裡在回升;為了讓城市現代化也做出很多努力,包括自行車道與保護環境等;再一點就是犯罪率是60年來最低的。與此同時,文中也指出這個城市最嚴重的問題,即公立學校教育問題,並沒有解決。而且納特因財政緊張關閉了11所城市圖書館,這不僅影響了藍領階層,而且讓過去支持他的媒體也走向了反面。納特雖然帶領人們走過經濟蕭條,但是為了縮減財政赤字而增加的稅收讓政府僱員的工會與企業主很反感。

即便是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城市,許多新興的建築並沒未得到人們的欣賞,為長遠規劃而重新分區所造成的不便反而使一些人反感。納特市長作為民主黨人一開始民意較高,如果那時與工會談判則成功率較大,但因某些原因耽擱了,以至後期與工會間合作困難,此外還有與市議會的溝通等方面的問題。

市長應有的領導才能

《費城問詢報》前編輯克里斯(Chris Satullo)在Newsworks網站肯定了納特帶領費城闖過了經濟上的難關,同時指出作為一名市長,需要兩方面的領導才能:能吸引他人來跟隨你,贊同與幫助別人提出的方案。

鑒於目前陸續有新的候選人競選費城市長,克里斯寫到他有如下幾個問題來考察這些有意擔任下一任市長的候選人:1)怎樣讓警察與社區領袖合作避免密蘇里州弗格森(Ferguson)市悲劇的發生;2)社區發展有甚麼目標,如何達到這一點?3)過去市長的教訓;4)是否會延續建設現代化城市,比如繼續環保方面等的政策;5)如何讓費城人安居樂業?最後,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面對一對年輕夫婦與他們四歲的小孩子,你能否說服他們住在費城而非郊區,即讓他們放心的把未來交在你手裡?

責任編輯:張燕

相關新聞
亂世中的善舉:發生在費城的故事
費城栗子山家居園藝節  獨具一格
費城市府今夏清潔全城
費城盃帆船賽
費城盃帆船賽 人氣 1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