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諾獎官方發信恭維 罕見紅色簽名

人氣 18560

【大紀元2015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報導)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後,中國兩院等官方機構紛紛向這位「三無學者」表示祝賀。對於中國工程院院長「遲來」的賀信,網民卻發現言辭中漏洞百出,而這封賀信的紅色簽名,更是被網民視為「犯大忌」。

屠呦呦曾被兩院拒門外 獲諾獎兩院發信恭維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於10月5日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後,中共官方媒體次日高調報導並凸顯該獎項是「集體的榮譽」,隨即遭到大陸輿論抨擊。

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5日發布消息稱,該院院長白春禮代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並以他的個人名義致信祝賀「屠呦呦先生」獲獎。

10月6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官網發布「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致屠呦呦研究員的賀信」。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在賀信中說,「尊敬的屠呦呦研究員:請允許我代表中國工程院並以我本人的名義,衷心祝賀您榮獲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賀信中還說,「今天我又看到您作為我國首個醫學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感到非常激動,這是我國科技界的驕傲!」

在這封賀信的最後,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的紅色字體簽名十分搶眼。

現年84歲的屠呦呦此前在中國大陸被稱為「三無學者」,既無博士學位、也無海外留學背景,更無中國兩院院士頭銜。據稱,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頗具諷刺的是,屠呦呦的科研成就在中國大陸40多年來未獲公認,當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後,來自官方的眾多榮譽和讚美接踵而至。除了上述中國兩院致信祝賀外,中共國務院、科學技術部、衛計委等官方機構紛紛發表讚美之詞。

前教育部長紅色簽名被視為犯大忌

中共官方機構的一反常態被大陸網民嗤之以鼻,同時借用古語諷刺官方「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對於中國工程院院長的這封「遲來」賀信,卻被網民發現語法不通,漏洞百出。

一位署名「文盲李世威」的網民向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提出幾點建議。他說,「一. 該賀信中『您作為我國首個醫學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是病句,建議改為『您作為我國首個獲得了諾貝爾獎的醫學科學家』;二. 簽名似乎很少用紅筆;三. 建議把研究員三字改成先生或女士,否則會讓人誤認為屠是貴院研究員,事實屠並不是,你們之前根本看不上她!」

有網民認為,「古時衙門用來記錄罪犯的名籍才用紅筆,民間流傳閻王爺勾畫生死簿也用紅筆。因此,紅筆寫的字一般是表示已經死的人或即將行刑的死刑犯。所以即使到現在,除了教師改卷、會計更正外,也很少用紅筆記錄事項,尤其是人的名字,更是忌諱用紅筆。」

還有網民說,「『周濟』二字應是手寫體印章,只是用紅色印油很奇葩,一般都用藍色印油。」「即便是秘書辦的信件也不該如此粗糙,只能說明,一. 周官人文化不高,發現不了。二. 周官人心不真,根本沒看,純屬官樣文章。」

曾經自稱「一輩子都在和教育打交道」的周濟,1999年至2002年先後任湖北省科技廳廳長、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等職。2003年周濟被任命為中共教育部部長,6年後被免職,由袁貴仁繼任此職。2010年周濟任中國工程院院長至今。

科研成果40載不被公認 中共科技體制遭抨擊

10月5日,大陸財新網刊文稱,屠呦呦獲諾獎對中國科學的衝擊,是今天的人們不能不反思的問題。文章質問:「屠呦呦做出舉世公認的成就,為甚麼沒有得到任何國內的重要認可,沒有大獎、沒有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榮譽稱號?屠呦呦在1970年代做出重要成就,條件很差、經費有限,今天中國的經費大增,用於支持甚麼工作,甚麼人?」

文章還質疑,現在的體制,在浪費錢,還是能夠出現更多的重要工作?中國的文化,是在壓制人,還是能夠支持更多的屠呦呦、張亭棟?我們應該麻木不仁,繼續浪費,還是深刻的反思、實際的改革?中國科技界由無德、無才、無能主導的現象,是否應該得到改變?

屠呦呦於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及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11年獲得有諾貝爾指標之稱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是首位得此獎和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1971年10月4日,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後,從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得到靈感,在實驗室中終於從青蒿葉子中成功提取青蒿素,獲得對鼠瘧、猴瘧原蟲100%的抑制率。

在屠呦呦的論文中,曾表示夢想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享受到它的好處,「青蒿素是古老中藥的真正饋贈」。

幾十年來,這種被稱為「東方神藥」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無數人的生命。目前,一種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案,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責任編輯:蔡致信

相關新聞
屠呦呦獲諾獎 中共官媒渲染集體成果遭諷
中共三省部級高官被雙開 一人與趙樂際關係密切
西藏前黨委書記落馬 蔡慎坤:與胡春華有關
中共擬邀藝人組黨 台內政部籲拒利誘避免觸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