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臺灣太陽花學運周年紀念

人氣 77

【大紀元2015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向海舊金山報導)3月18日是臺灣太陽花學運周年紀念日,當今天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那場學運,很多問題似乎看得更加清晰。

學運的起因

2014年3月17日下午內政委員會中,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以30秒時間宣布完成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協議」或「服貿」)的委員會審查,其輕率的審查程序引發大批學生的抗議,進而導致了18日18時在立法院外舉行「守護民主之夜」晚會,隨後400多名大學學生和公民共同發起了占領立法院運動,後被稱為「太陽花學運」,又稱「3.18學運」。24天後,學運領袖宣讀「轉守為攻,出關播種」聲明,學生退出議場,為這場學運劃上句號。

台灣「太陽花」學運。(大紀元合成圖)

這是臺灣歷史中民眾首次占領國會,也是繼1990年野百合學運後最受矚目的一次學生運動,參加者高達數萬人次。

學生的三點訴求及民眾響應

學生們認為「服貿協議」的審查過程,違反事先商定的逐條逐項審查朝野協議。提出三點訴求:
1. 退回與大陸簽署的「服貿協議」;
2. 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3. 馬英九總統親自到立法院回應。

學生的主張引起民眾廣泛響應與支持。18日當晚,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主席蔡英文、謝長廷、遊錫堃等人士現身靜坐。

太陽花學運引發民進黨黨內呼籲括蘇貞昌在內的三名主要黨主席候選人退選,讓年輕一代接班。圖為反黑箱服貿學生18日晚間突破立法院警力,衝入立法院
議場並占領主席台,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右)、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左2),謝長廷(右2)19日凌晨在立法院議場前聲援。(中央社)

臺灣法律扶助基金會表示,如果占領議法院的學生有被警方帶至派出所做筆錄時,可以向其尋求法律協助,當天有28位律師登記願意擔任白天義務陪偵律師。到了第二天,義務律師登記人數增加至218人。

一些海外的臺灣留學生也發起行動表示支持。香港中文大學、城市大學、香港大學等6所大專院校學生,3月27日傍晚在校園發起「反暴力、撐臺灣」默站行動,聲援臺灣太陽花學運,抗議3月24日淩晨臺灣警察在行政院的武力清場行動。

反服貿團體10日傍晚步出議場後,在立法院周邊
舉行晚會,晚會結束前參與的民眾拿出手機發出亮光,在一片光海中大合唱歌曲《島嶼天光》。(中央社)

3月30日,50萬民眾上街遊行,各種民意調查表明,70%﹣80%的人站在學生這一邊,要求先立法後審議,甚至退回協議;即使在國民黨內部,也有60%﹣70%的人支持這一主張。這次游行被外界認為是49年中共建政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臺灣民眾抵抗中共運動。

圖為太陽花學運學生在立法院議場內要求馬政府回應民意訴求。(大紀元資料圖片)

「服貿協議」被大眾視為暗箱操作

「服貿協議」(Cross-Strait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簡稱CSSTA),是海峽兩岸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第四條所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於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簽署,「服貿協議」審議過程是在民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對進行的。

半年後,馬英久總統表示「服貿協議」無需在公聽會上浪費時間。類似協議處理的一般程序都是應先評估、公告、搜集各方意見、辦公聽會,然後才進入雙方談判、審查,最後簽署。

2014年1月4日,經濟建設委員會高官坦承,未全面閱讀「服貿協議」報告,與此同時,勞動委員會也表示未完成「服貿協議」對就業市場影響的評估報告。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局期望該協議拖過一段時間後,便可自動生效。

318太陽花學運,創下台灣有史以來學生攻占立法院的先例,成員來自全台反服貿協議學生所組成,其中「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青年領袖林飛帆(右)、陳為廷兩人,更是這次學運的靈魂人物。(中央社)

「服貿協議」對臺灣政治、經濟的影響

針對3.18太陽花學運,4月份在臺灣掀起社會檢視「服貿協議」利弊的論戰。

臺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表示,臺灣服務業占GDP的70%以上,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口的58%之多,服務行業是眾多中小型企業生存之地,臺灣的中小企業無法與大陸巨額資金相抗衡。「服貿」簽署後,必將嚴重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及近500萬勞工的生計。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羅慧雯認為,「服貿」開放中資入主廣告業,中國到時可以藉由抽撤廣告威脅媒體,直接、間接影響媒體出版,到時臺媒恐步香港後塵,不得不向北京靠攏。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郝明義則表示,從印刷業去看,「服貿」將會傷害到言論自由及思想多元性。

太陽花學運10日傍晚退場,學生們在立法院議場中深深一鞠躬感謝外界的支持。(陳柏州/大紀元)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表示,自香港回歸以來,中共政府對香港新聞自由的箝制從未減緩。中共通過官商勾結、財閥利益輸送實現了中港經濟融合,臺灣此次擔心北京透過「服貿」「以商逼政」並非杞人憂天。

從香港移居臺灣的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經濟所教授梁文韜表示,「服貿」不只是經濟問題,中國官員曾經明確表示,可不費一兵一卒,買下臺灣、操縱選舉。他認為,最恐怖的是:未來中國銀行進入臺灣,可以直接正式辦很多銀行業務,「併購企業、購置土地,用臺灣人的錢買下臺灣。」

台灣「太陽花」學運。(大紀元合成圖)

探究學運深層原因極其深遠影響

學運背後的原因,並不是一個經濟影響那麼簡單。

2012年臺灣總統大選的時候,中共曾經鼓動在大陸經商臺商必須回臺灣為國民黨投票。有評論認為,「服貿」暗箱操作其原因之一,有可能是馬英九急於投桃報李;另一個可能,雖然他對民意反響早已一清二楚,但仍然希望能僥幸過關。所以這次政策的不透明並非無意的疏忽。

多年來,中共通過經濟統戰、ECFA,一直到現在服貿協定,其侵吞臺灣的戰略已經非常明顯。

3.18學運的真正作用是利用反「服貿」作為槓桿,來阻止對岸的共產黨經濟統戰和吞併臺灣。通過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臺灣人民發出了非常清晰、非常強烈的信號:拒絕國共兩黨主宰臺灣的命運,臺灣民眾要做這塊土地的主人。太陽花運動增加了臺灣人的自信心,將來他們可以更有能力、更有信心來對付國共兩黨進一步可能出賣臺灣的行為,類似的暗箱操作?會非常困難。所以,這一次太陽花學運的自由價值在臺灣獲得了勝利。

太陽花學運使國民黨民心大失,其直接結果是在臺灣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結果的慘敗。臺北市無黨籍參選人柯文哲勝出,他表示,這是一場信念的戰爭,「從白衫軍、太陽花學運造就臺灣新政治來臨,開拓公民參政契機,政黨人物必須更謙卑面對公民社會,意識形態高墻要倒下了,這是人民當家的時代。」

太陽花學運、立法院反服貿場外。(記者方惠萱攝影)

「抗爭」遭追訴 為民主進步值得其所

就3.23發生行政院流血沖突等事件,當局指控學生行為「違法」。臺北地檢署2015年2月10日宣布偵查終結,起訴學運代表林飛帆、陳為廷以及學者黃國昌等118人。

臺大法律系學生賴同學在臉書(Facebook)上表達:「這些行為如果包含了訴求在里面,就不能忽略他有言論的成份,只說他違法,而忽略他想表達的事物,無法完整評價這個行為。」他表示,不是造成他人困擾就不能抗爭。今日臺灣享有的民主自由,正是由歷史上許多「違法抗爭」掙來的法律修正和社會進步累積而成。

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黃國昌說,當局對眾多年輕學子進行起訴,刑事追訴,令人遺憾,「而另一方面,卻看不到針對行政院,國家暴力的血腥鎮壓,沒有任何人為此付出政治責任。」

另外,筆者認為,多年以來,國民黨一些大老們在中國大陸獲得了多少腐敗利益,都應該是臺灣人值得關心的問題,但是在當年的「太陽花運動」中,卻沒被提出質疑。

這次學運讓臺灣的民主意識更加成熟,筆者認為學子們遭受的指控可以說值得其所。

責任編輯:趙亮

相關新聞
太陽花學運118人遭訴 海內外輿論反彈
太陽花學運被訴者與民團立委抗議濫訴
太陽花學運辦民不辦官 台港民團抗議
台太陽花周年活動 北市警允立院旁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