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體育總局推標準廣場舞遭大媽反彈

人氣 36

【大紀元2015年03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3月24日,中共體育總局在2015年全國廣場健身操舞活動發佈會上宣佈,將在全國推廣12套廣場健身操舞,即中共官方統一廣場舞動作。此舉引發喜歡跳廣場舞的大媽們的不滿,有民眾表示中共這是明推廣場舞,實際上是和以往一樣在暗中藉此給民眾洗腦。

體育總局要規範廣場舞

中共體育總局24日在2015年全國廣場健身操舞活動發佈會上宣佈,將在全國推廣12套廣場健身操舞,即中共官方統一廣場舞動作。據稱,這12套健身操舞針對不同人群,簡單易學。被稱為「廣場舞洗腦曲」的《小蘋果》和《最炫民族風》都榜上有名。

報導稱,體育總局將召集600名健身教練,推廣這12套廣場健身操舞。並稱這次規範的不僅是廣場舞動作,還將對舞蹈的場地和音量做出規定。

消息一出即刻遭到跳廣場舞的大媽們的反彈,有大媽稱「廣場舞跳啥,他們也要管呀」。

大媽們表示,廣場舞完全是一種自發的群眾行為,所跳的舞種也是五花八門。准入的門檻也很低,跳成啥樣就是啥樣,跳舞的人誰也不會嫌棄誰,沒人用所謂的標準強迫別人該怎麼跳。

陝西省律師黨小偉表示:「廣場舞是一種民間自發娛樂健身方式,體育總局可以順勢而為,推出一些廣場舞,供大媽們自己選擇,但沒必要制定統一標準,萬一大媽們不認可,談何推廣。」

常年在西安大雁塔南廣場領舞的陳女士說,網上官方版的《小蘋果》就是廣播體操,根本不適合老年人跳,廣場舞的精髓在於隨性,而平時跳舞有很多市民、遊客參與,若規範動作,就不是舞蹈,成為機械動作,可參與性很低。

中共是廣場舞的幕後推手

據陸媒報導,廣場舞真正興起於2005年開始的「創文創衛」活動,以及「北京奧運會的全民健身」活動,中共是其興起的背後推手。

2012年中共頒布《全國文明城市數據指標細則》,在細則中對群眾體育的發展有明確的要求:「業餘群眾文體活動團隊數量每街道不少於15隻;區級大型廣場文化活動次數每年不少於8次」。指標壓力促使各地方政府將初現的「大媽廣場舞」標定為適合推廣的體育文化活動。2012年,體育總局舉辦為期一週的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第一期全國培訓班,來自全國30個省的60名學員參加培訓。這開啟了地方興起舞種——國家級部門確認——以輔導班形式推廣全國的新模式。同時,輔導班也被各省級、市級單位採納,源源不斷地培育廣場舞指導員。

據大陸時事評論員李熙在網易撰文稱,廣場舞是中共用來替代氣功的工具。

李熙認為,1990年代中,老年人在街道、廣場上的主要交際紐帶是各種養生、健體的氣功。但後來氣功被中共禁絕,造成城鎮中老年社交紐帶的稀缺,造成社區內的緊張。體育局提供並引導推廣的廣場舞,這種成本低廉、靈活易學、集體參與的市民體育形式替代氣功成為城鎮中老年的新興社交紐帶。

中共借民間活動給民眾洗腦

李熙表示,1940年,中共在陝北要對統治下的社會組織進行徹底「改造」,通過鄉村社會再組織化的過程,在民眾中間建立新的社會組織結構。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後,1943年中共中央文委確立了戲曲運動「為戰爭,為生產及教育服務」的方針。陝北政府為了使秧歌這種兼具舞蹈和戲劇的藝術形式為中共服務,發起了「新秧歌運動」,對民間舊的秧歌隊等進行了改造。各種新編「秧歌劇」嵌入了大量符合中共政權意識形態訴求的政治元素。秧歌這種鄉間集會自發舞蹈,被中共改造成用來洗腦的政治工具。

1949年中共建政後,中共為了顯示自己是「大救星」,極力渲染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在中國各種「改造」、「躍進」等社會運動中,都要在新型「秧歌舞」中渲染。

中共利用民間舞蹈洗腦的高峰應該算是「文革」中的「忠字舞」。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北市外勞舞蹈賽 中山堂廣場舞出濃濃南洋情
疑遭報復 川69歲老太跳廣場舞時被一槍「爆頭」
溫州小區居民「以噪制噪」反擊廣場舞
【網聞】哭笑不得的中國特色極品現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