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家

鄭善禧作品集──山水風景篇(上)

font print 人氣: 324
【字號】    
   標籤: tags:

台灣國寶級畫家鄭善禧,創作題材多變,尤其喜愛寫生。在師大求學與出國時,受到西洋繪畫色彩的衝擊,引領他突破傳統水墨與黑白藩籬。由於經常出入山林,他發現臺灣山形地貌與中國大陸有明顯的差異,更非傳統國畫的紙上雲煙。鄭善禧於是將身歷其境的親身感受,畫出了渾圓不峻、蔥青翠綠的「臺灣山」,畫出了臺灣風味的中國畫。

《一樹紅麗春》

作品名稱:一樹紅麗春 1973年作

釋文:
癸丑善禧畫於臺中 四時花不斷 圖開景色新 遊客羨不置 一樹紅麗春 癸未之春 重裝又為之補彩

《山中新社 》

作品名稱:山中新社 1984年作

釋文:
登山已非昔日難 路好車快直到山 歲甲子新春鄭善禧畫

山路盤曲車如游龍

作品名稱:山路盤曲車如游龍 1987年作

釋文:
山路盤曲車如游龍 丁卯之夏鄭善禧畫

《河川搗衣》

作品名稱:河川搗衣 1994年作

釋文:
民國第二甲戌五月夏 鄭善禧畫

《浮洲漁人家》

作品名稱:浮洲漁人家 1998年作

釋文:
浮洲漁人家 戊寅之夏 鄭善禧製

高雄田寮月世界──二

作品名稱:高雄田寮月世界──二 2013年作

釋文:
寫此高雄田寮月世界 特出景觀 歲癸巳夏 鄭善禧

《高樓依山築》

作品名稱:高樓依山築 2012年作

釋文:
高樓依山築 海上船往往來 昔時舊漁村 今作新街市 壬辰秋日 善禧構作

《假日漁船岸泊》

作品名稱:假日漁船岸泊 2014年作

釋文:
港澳假日漁船岸泊 公曆二零一四年甲午五月 憶寫北濱公路 堤外景象 善禧

《彩霞滿山》

釋文:
近來學得倪迂法 藏酒緘茶更昔香 不是留些窮活計 如何消得這斜陽 青藤衜士畫 彩霞滿山夕陽麗 此為十五年前 李葉霜先生在日 共賞徐文長書畫於聞名畫廊 信手拾紙抄之 蒙主人撿出屬為補全 庚寅春日鄭善禧識

《淡水雲霞》

作品名稱:淡水雲霞 2006年作

釋文:
淡水雲霞煥彩沼澤 海鳥翔鳴波濤滌盡 炎氣微陽麗春風清 二零零六年五月四日文藝節 台北淡水賞景 鄭善禧畫並識

圖文提供﹕聞名畫廊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9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十四日電)教師節期間,台北「福華沙龍」特別邀請資深水墨畫家—張光賓、鄭善禧聯�
  • 北美館每年按例推出中國新年應景年畫,由深耕版印年畫多年的藝術家、國家文藝獎得主鄭善禧製作,狗年應景主題「守戶司夜,忠于其務」,自1月24日起至27日連續4天,每日名額50名,凡購票入場觀眾(含特展)均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這項獨特的年節賀禮。
  • 【大紀元12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8日電)為推廣閩台書畫,歷史博物館舉辦「閩台三傑-余承堯、沈耀初、鄭善禧書畫展」,有趣的是,3名畫家是福建人但都在台創作。
  • 余承堯、沈耀初、鄭善禧均來自於福建,卻畢生大部分創作生涯都於臺灣的藝術家,他們三人在臺遇故里,相知相惜,互相提攜與支持;並曾有約,盼能以皆為閩南鄉親的因緣舉辦聯展。而不幸余、沈二位先生先行辭世;鄭善禧有念於此,念茲在茲往來不去於心者近廿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於數年前得悉此故事,規劃「閩臺三傑-余承堯、沈耀初、鄭善禧書畫展」,即日起至23日止,展出作品超過180組件。
  • 鄭善禧先生1932年生於福建漳州,自小喜愛色彩濃艷、線條流暢的民俗藝術,常在空暇時到戲台、廟宇觀看匠師雕神像、漆門神,為之後的鄉土風格打下了基礎。1950年來台後考取臺南師範學校首屆美術師範科,1957年進入師大美術系,對於每位老師的傳授,無不勤慎學習。「溥心畬說『要讀書』,我至今仍在讀書;林玉山說『要寫生』,我至今不忘寫生;廖繼春說『要用色』,我至今仍在用色。」這些教誨鄭善禧仍銘記在心。任教於臺中師專時期,白天忙於教務,晚上仍勤勉作畫,連續獲得六次全省性美展比賽國畫組第一名。1977年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1991年自師大退休,1996年榮獲國家文藝獎,至今仍創作不綴。
  • 我省思台灣文化風俗,一切都來自於漳、泉。我來到台灣,語言一樣,食用民居廟宇皆如故鄉,我逃難輾轉從香港過來,一上岸就像回到家鄉,而閩台的學術背景源出於宋代理學,宋之理學主要是濂、洛、關、閩四夫子,由朱熹的閩學集其大成。朱熹的學說主要在《四書集注》這是他精心的著作,據說有十八次易稿,及其臨終猶在修改。我小時候曾經遠足到白雲巖、雲洞巖,都是朱子講學的地方,民間即使不識字的船夫,也能在行船時為客人閒談許多朱子教人的故事,口耳相傳,深入民心。中國人思想中儒、道、佛三教終也歸於儒家做人為根本,成仙成佛為玄奧幻念,還是以做人來得實際。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