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画家

郑善禧作品集──山水风景篇(上)

font print 人气: 324
【字号】    
   标签: tags:

台湾国宝级画家郑善禧,创作题材多变,尤其喜爱写生。在师大求学与出国时,受到西洋绘画色彩的冲击,引领他突破传统水墨与黑白藩篱。由于经常出入山林,他发现台湾山形地貌与中国大陆有明显的差异,更非传统国画的纸上云烟。郑善禧于是将身历其境的亲身感受,画出了浑圆不峻、葱青翠绿的“台湾山”,画出了台湾风味的中国画。

《一树红丽春》

作品名称:一树红丽春 1973年作

释文:
癸丑善禧画于台中 四时花不断 图开景色新 游客羡不置 一树红丽春 癸未之春 重装又为之补彩

《山中新社 》

作品名称:山中新社 1984年作

释文:
登山已非昔日难 路好车快直到山 岁甲子新春郑善禧画

山路盘曲车如游龙

作品名称:山路盘曲车如游龙 1987年作

释文:
山路盘曲车如游龙 丁卯之夏郑善禧画

《河川捣衣》

作品名称:河川捣衣 1994年作

释文:
民国第二甲戌五月夏 郑善禧画

《浮洲渔人家》

作品名称:浮洲渔人家 1998年作

释文:
浮洲渔人家 戊寅之夏 郑善禧制

高雄田寮月世界──二

作品名称:高雄田寮月世界──二 2013年作

释文:
写此高雄田寮月世界 特出景观 岁癸巳夏 郑善禧

《高楼依山筑》

作品名称:高楼依山筑 2012年作

释文:
高楼依山筑 海上船往往来 昔时旧渔村 今作新街市 壬辰秋日 善禧构作

《假日渔船岸泊》

作品名称:假日渔船岸泊 2014年作

释文:
港澳假日渔船岸泊 公历二零一四年甲午五月 忆写北滨公路 堤外景象 善禧

《彩霞满山》

释文:
近来学得倪迂法 藏酒缄茶更昔香 不是留些穷活计 如何消得这斜阳 青藤衜士画 彩霞满山夕阳丽 此为十五年前 李叶霜先生在日 共赏徐文长书画于闻名画廊 信手拾纸抄之 蒙主人捡出属为补全 庚寅春日郑善禧识

《淡水云霞》

作品名称:淡水云霞 2006年作

释文:
淡水云霞焕彩沼泽 海鸟翔鸣波涛涤尽 炎气微阳丽春风清 二零零六年五月四日文艺节 台北淡水赏景 郑善禧画并识

图文提供﹕闻名画廊

责任编辑:周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9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谢震南台北十四日电)教师节期间,台北“福华沙龙”特别邀请资深水墨画家—张光宾、郑善禧联�
  • 北美馆每年按例推出中国新年应景年画,由深耕版印年画多年的艺术家、国家文艺奖得主郑善禧制作,狗年应景主题“守户司夜,忠于其务”,自1月24日起至27日连续4天,每日名额50名,凡购票入场观众(含特展)均可参加抽奖,有机会获得这项独特的年节贺礼。
  • 【大纪元12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郑景雯台北18日电)为推广闽台书画,历史博物馆举办“闽台三杰-余承尧、沈耀初、郑善禧书画展”,有趣的是,3名画家是福建人但都在台创作。
  • 余承尧、沈耀初、郑善禧均来自于福建,却毕生大部分创作生涯都于台湾的艺术家,他们三人在台遇故里,相知相惜,互相提携与支持;并曾有约,盼能以皆为闽南乡亲的因缘举办联展。而不幸余、沈二位先生先行辞世;郑善禧有念于此,念兹在兹往来不去于心者近廿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于数年前得悉此故事,规划“闽台三杰-余承尧、沈耀初、郑善禧书画展”,即日起至23日止,展出作品超过180组件。
  • 郑善禧先生1932年生于福建漳州,自小喜爱色彩浓艳、线条流畅的民俗艺术,常在空暇时到戏台、庙宇观看匠师雕神像、漆门神,为之后的乡土风格打下了基础。1950年来台后考取台南师范学校首届美术师范科,1957年进入师大美术系,对于每位老师的传授,无不勤慎学习。“溥心畬说‘要读书’,我至今仍在读书;林玉山说‘要写生’,我至今不忘写生;廖继春说‘要用色’,我至今仍在用色。”这些教诲郑善禧仍铭记在心。任教于台中师专时期,白天忙于教务,晚上仍勤勉作画,连续获得六次全省性美展比赛国画组第一名。1977年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1991年自师大退休,1996年荣获国家文艺奖,至今仍创作不缀。
  • 我省思台湾文化风俗,一切都来自于漳、泉。我来到台湾,语言一样,食用民居庙宇皆如故乡,我逃难辗转从香港过来,一上岸就像回到家乡,而闽台的学术背景源出于宋代理学,宋之理学主要是濂、洛、关、闽四夫子,由朱熹的闽学集其大成。朱熹的学说主要在《四书集注》这是他精心的著作,据说有十八次易稿,及其临终犹在修改。我小时候曾经远足到白云岩、云洞岩,都是朱子讲学的地方,民间即使不识字的船夫,也能在行船时为客人闲谈许多朱子教人的故事,口耳相传,深入民心。中国人思想中儒、道、佛三教终也归于儒家做人为根本,成仙成佛为玄奥幻念,还是以做人来得实际。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