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閣:因果報應的速度(三)

——品讀《群書治要》

人氣 35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3月31日訊】當然有善報,也有惡報的。在史書中的記載中也是屢見不鮮,歷史上的昏君、奸臣、執法苛嚴的酷吏,沒有一個能得到善終的。這既可從《群書治要》中節錄的昏君、奸臣惡報的命運上可以看到,也可以從《二十四史》的大量史料上得到明鑒。

《群書治要.春秋左氏傳》中說:「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祿。夫豈無僻王,賴前哲以免也〔言三代亦有邪僻之君,但賴其先人以免禍耳〕」。意思是:夏、商、週三代的聖王,都是國祚延續了數百年,享受著上天賜予的福分!在他們統治的數百年裡,難道就沒有出過敗德的庸君嗎?只不過這些庸君靠著先祖留下的陰德,避免了災禍而已。當先祖的陰德耗盡一空後,無德昏君就難逃滅國的劫難。

夏桀、紂王、胡亥等無德昏君,要麼被人討伐,喪家亡國亡命,要麼被奸臣彼此相害;同樣,奸臣雖能一時得寵,卻難逃被誅的惡報,像李斯、趙高等人,就是最好的說明。古人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可見因果報應的鐵律,惡人面臨的惡報真的是難逃落網。

《史記》記載,白起伏劍自刎時曾說:「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於是自殺。白起作為秦國的將領,雖然為秦統一全國立下了大功,但是,由於殺戮太多,自己最後也被迫自殺,可見,因果報應的昭彰不隨人的意願,也不隨人一時所謂的軍功。

《左傳》裡面,記載了一個故事:僖公三十年,衛成公派人賄賂周歂、冶廑,說:「如果能接納我當國君,我就讓你們做衛國的卿。」因此周、冶二人殺了大夫元咺、國君子適和子儀。衛成公回國後,在太廟祭祀先君,周、冶二人已經穿好卿的禮服,準備接受任命,周歂先進太廟,剛走到門口,突然發病,暴斃身亡。冶廑恐慌,藉口中寒半途而返,衛成公還朝後,冶廑辭爵的表章就已經到了。衛成公得知周歂死得蹊蹺,也不勉強冶廑。辭爵還沒一個月,冶廑也病亡。周、冶二人為了貪圖卿位,干下殺人的不義之事,還沒享一天富貴,就丟了性命,還留下千古的罵名,遺臭千年。

《群書治要.周易》說:「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一個人德行淺薄而地位高貴,智慧低下而圖謀大事,力量微弱而身負重任,這樣的人沒有不遭受禍害的。像周歂、冶廑兩個人貪圖官位而行不義之事,結果災禍即刻就到,足見因果報應的速度。

參看大量的史料,不難發現,因果報應的思想貫穿中土,銜接朝代更迭,風起雲湧的一幕幕大戲,看上去都是如此的自然順理成章。興於盛德,敗於無道,善惡果報牽動著龐大繁浩的歷史走過了數千年,看上去像是一個簡單的人文思想,而展現的事實,又是一股龐大的力量,讓世間的任何人、任何事,難以阻擋,也無法阻擋,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不變的鐵律。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作善降祥 作不善降殃
七十兩銀子 贖回三條命
總裁:演出展現善惡有報價值觀
理欣:善惡有報天理不會變 三退勿遲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