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來港將採「一週一行」 水貨客風波折射中港時弊

大陸信心危機港貨需求難降 各界評收緊自由行成效難料

人氣 77

【大紀元2015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梁珍香港報導)實施5年多的深圳居民「一簽多行」,傳將會改為「一周一行」,最快今日(13日)由中央政府公佈,一直困擾新界北區居民的水貨客活動有望得以紓緩,市民、商界等各方對此聲音分化。近半年來圍繞水貨客的爭議升溫,正好折射中港時弊,以及中共執政下大陸的信心危機。

有消息指,北京最快將在今日公佈將深圳戶籍居民來港「一簽多行」,收緊為「一周一行」。

前日(11日)下午,大陸一網上論壇傳出一份疑是深圳公安局發出的會議通告圖片,指中共國務院已批准將深圳居民「一簽多行」調整為「一周一行」。香港政府其後回應傳媒查詢時稱,特區已向中央提出具體方案調整「一簽多行」,任何調整的政策措施將由中央政府公佈。

據悉,合資格深圳戶籍居民,未來逢週日至下週六之間,只可憑證訪港一次,即一年最多訪港52次,次數不能累積。本報昨日(12日)分別致電廣東省公安廳和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但估計是週日原因,未有人接聽。至於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政務服務網,由上星期六晚開始,如要辦理深圳戶籍居民前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申請,網頁就彈出「因系統升級改造,此項申請暫不受理,恢復時間另行通知」,即已無法申請。

視頻:大陸擬收緊一簽多行 議員倡擴自由行

倡擴自由行省市增過夜客

新民黨議員田北辰表示,收緊「一簽多行」對本港旅遊業影響輕微,又認為有助打擊水貨客,對零售業影響不大。(蔡雯文/大紀元)

一直要求修訂政策的全國人大代表、新民黨議員田北辰形容今次是「遲來的春天」,他表示,「一簽多行」旅客多數不在香港過夜,收緊政策對本港旅遊業影響輕微,又認為有助打擊水貨客,對零售業影響不大:「我在旗下40幾家店做過一個詳細顧客分析,一半是一簽多行,一半是一簽一行,98%一年來少過15次。一週一行,即表示一年可以來52次,我完全看不到任何人一星期之內需要來香港多過一次,買首飾、服飾等東西。」

對於業界憂慮旅遊業進入寒冬,田北辰建議擴大大陸自由行城市(目前為49個),「我們2007年到今天都未開發新城市,很多很有潛質的大省都會,例如青島、西安、哈爾濱,竟然可以去台灣,都不能來香港。」今年2月中共兩會前夕,田北辰已提出有關建議。

旅發局主席林建岳也認為,應開放更多非廣東省城市的自由行,增加過夜旅客比例。

「一簽多行」在2009年4月開始實施,深圳戶籍居民付100元申請簽證,可以在一年內無限次來港,但有水貨客利用簽註多次往來,被指影響香港居民生活,觸發民間反水貨運動。

港人好客反水貨 非反陸客

昨日《城市論壇》上,與會嘉賓討論水貨問題及大陸旅客來港數字。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指,業界登記接待大陸團的數字3月份下跌4成,由16,000團下跌至9,300團,酒店入住率下跌逾15%。他分析有三大原因:一是港元強勢,二是鄰近的日韓等地區加強旅遊宣傳,三是有針對大陸客的不歡迎行動。

時事評論員游清源認為,近期旅客減少的主因是匯率問題,而非反水貨行動。北區水貨客關注組發言人梁金成亦澄清,反水貨客非反遊客,由於一簽多行令深圳居民來港的人數激增,超過香港的承受能力,因此才提出要限制人數,而非針對大陸遊客。他強調港人一向好客,「香港市民是歡迎遊客的,因為香港是其中一個文明的旅遊城市。」

上水水貨監察組召集人林卓廷認為,由於走水貨包括大陸及本地人,如改為一週一行,可減少水貨活動,但可能增加本地走水貨人士數目,因此新措施實際成效仍要觀察。他又認為,現時大陸旅客過多,超出本港承載量,導致中港矛盾嚴重,他建議應將一簽多行收緊至「一年八行」。

據統計,如果收緊深圳「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每年減少約450萬人次深圳旅客訪港。

視頻:「收緊一簽多行」大陸客上水購物忙

毒食品大陸民眾失信心 大陸客:一國兩制不要變

北區水貨活動頻繁造成擾民,除了自由行「一簽多行」的安排,更深層的原因是中共執政下大陸假貨、毒食品嚴重,令民眾被迫到有法治、制度完善的海外地區購物。問題一日不解決,走水貨活動始終難以抑止。也有大陸民眾直言,正貨、安全食品和「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吸引力,「不想香港變成大陸一樣」。

上水水貨監察組召集人林卓廷認為,大陸毒食品導致大陸居民對當地的貨品失去信心,湧至香港購物,「和大陸貪污和制度的腐朽有關,同時導致當地營商道德操守很差,急功近利,罔顧公眾的健康安全。」

北區水貨客關注組發言人梁金成也認為,水貨問題責任在於中共政府,是「政府的政策及其食物安全問題所導致的,同時貪污問題很嚴重」。

本報昨日下午3點在街頭隨機訪問大陸遊客,當中約6成是深圳遊客。對於即將收緊訪港自由行政策,有不少遊客表示不知情。

深圳80後年輕人李先生。(余鋼/大紀元)

深圳80後年輕人李先生對新政策感到失望。每年平均來港十次的他表示,自己很喜歡香港,身邊也有不少朋友經常來香港旅遊,購物只是一部份,更重要是大家喜歡香港的文化,想來香港看大陸看不到的東西,這也是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之處,「我不想香港變成大陸一樣」。

視頻:青關會頭目「驚現」上水反水貨現場

中共喉舌誇大反水貨衝突 現場現青關會身影

水貨爭議過去半年來加劇,令社會各層面分化加大。分析認為,其中有中共打壓「雨傘運動」後社會積累的怨氣,也不排除有中共背後攪局的因素:親共媒體把反水貨衝突和並未獲香港主流認同的所謂「港獨」聲音誇大,迅速向大陸民眾傳播,加劇中港矛盾;反水貨活動的現場,也出現中共外圍組織「青關會」等頭目的身影。當前正值中共高層習江兩派激鬥的敏感時刻,水貨風波涉及中港問題背後的複雜政治因素。

2、3月份連續數週,中共喉舌包括《環球時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及《大公報》、《文匯報》,不斷批評反水貨活動,並將其與「港獨」掛鉤。其中《大公報》社評形容屯門反水貨行動是「城市遊擊戰」,港人社會必須「嚴防『港獨』毒瘤」;有江派背景的《環球時報》也接連刊發評論,將香港的反水貨客示威者形容為「港獨暴徒」。

由江派扶植上位的特首梁振英,也配合中共喉舌的輿論攻勢,2月中先批評港人「未富先驕」,3月下旬則點名批評香港本土的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議員帶頭反水貨,本月又將訪港旅客下降歸咎於反水貨行動。

事實上,在幾次的反水貨行動中,都不時可以找到中共外圍組織「青關會」與「愛字頭」團體成員在旁窺測的蹤影。3月8日網民發起「遊覽上水」行動,青關會頭目出現在現場,當示威者轉去屯門後才離開。

泛民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中共當局及梁振英故意藉反水貨問題激化中港矛盾,尤其是梁振英有意轉移視線,「扣上港獨、外部勢力,將特區政府施政的問題推給他人,找代罪羔羊去承擔政治責任。」

時評家黎則奮表示,港府之前傳出最快本週會向立法會提交政改方案,他相信今次傳出北京將一簽多行改為一週一行,是想贏取香港民心,同時也可看出梁振英在事件中完全沒有角色,因為早前梁曾表示深圳當局不同意減少一簽多行,今次消息傳出港府也事先未被知會,「完全當梁振英沒到」。

他又分析不排除當中有中共高層角鬥的原因,因香港有土共及中聯辦的慣性勢力,如之前將佔中說成有外國勢力,其後給習近平否定後,又搞一個「港獨」出來,隨即有建制派鼓吹訂立反港獨法,「都是一些土共死硬派,你不見法律界的廖長城出來說話,也不見梁愛詩出來說。」

業界聲音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
開放其它城市可抵消影響

自去年底至今,隨著自由行遊客來港下降,藥房生意已經大減一半。簽證多少是其次,關鍵是人流。如果大陸其它城市相應放寬,料會抵消不利影響,否則訪港人流不斷下降,加上租金昂貴,或至少有10%的藥房會結業,「傳有的已經清盤不做了,預料本月底較多個案浮現出來。」至於他位於跑馬地的藥房,因以本地客為主,預料影響不大。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
限制內地客不能治本

令大陸旅客產生香港不歡迎大陸人訪港的印象,會破壞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更可能造成漣漪效應,影響其他省市訪港的人數,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旅客對香港帶來的經濟效益有目共睹,限制大陸旅客來港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長遠而言,政府應盡快加強配套設施等,緩解香港壓力。

大陸旅客心聲

深圳遊客辛先生(IT行業):
來港購物為安心 或轉往日韓

深圳遊客辛先生。(余鋼/大紀元)

新政策實施後來香港頻率會減少,估計會轉往日本、南韓等地去購物。大陸遊客辛苦來港購物,主要是因為香港的貨物令人放心,比如大陸毒奶粉多,所以就來港購買奶粉。「我覺得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地方是不歡迎遊客的。如果香港給人感覺不歡迎大陸遊客,就會減少來港購物。」

深圳遊客弓先生(建築行業):
來港買藥 同樣牌子也較優勝

深圳遊客弓先生。(余鋼/大紀元)

要看這個政策的具體影響,如果對水貨客有影響,就是好制度;如果對水貨客沒有影響,對普通過來旅遊購物的人有影響,就不是一個好政策。

香港擁擠,購物亦很辛苦,結婚後陪太太才開始來港,主要是為孩子買奶粉,還有購買日用品、藥品等,相對來說要比大陸的安全一些,價錢反倒其次。「比如說藥品,一樣的牌子,但是它生產的廠家不一樣,它的功效可能就會好一些。」

來香港也會到私家醫院看病。現在大陸醫療費很高,看病很昂貴,但在香港反而不會亂開藥,而且給專業的醫學意見,讓人很放心。

廣東人陳先生(25歲、服裝貿易商):
暫未受影響 反對收緊自由行

廣東人陳先生。(余鋼/大紀元)

每次來港都是來購買日用品,如家常用的藥油等。大陸假貨太多,香港藥品相對安全,而且是正牌,加上價格亦優惠,所以成為必備之品。另外,亦會來香港看最新服裝流行趨勢。新政策暫時影響不大,不過如因此不能過來玩,肯定反對收緊自由行。

責任編緝:何嘉林

相關新聞
香港元朗居民撐取消一簽多行反暴力
調查指逾七成港人贊成一簽多行封頂
泰國景區洗手台洗腳 大陸遊客再被曝光
大陸遊客被曝在韓國機場出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