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类蛋白合成突破 台高中生文章登自然期刊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05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综合报导)为求解治疗癌症可能性,台北市建中3年级学生司福恩高一参与哥伦比亚大学“人类蛋白质结晶结构”研究计划,觅得关键生成条件,协助团队合成人类蛋白-“人类磷酸果糖激酶”取得重大突破,有助癌症药物研发,研究结果更获Nature期刊登载。

司福恩高一时参与中研院举办的参访团,因“对任何事充满好奇、勇于发问”的态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法哈(Dr.Farhad Forouhar)的赏识,邀请他在暑假期间赴美参与一项蛋白质结晶结构(人类磷酸果糖激酶-1)的研究计划。

首登自然杂志高中生 选择台大就读

建中表示,这种蛋白质在诸多博士长达3年的研究下,一直无法找出生成的结晶条件,甚至濒临放弃;但在法哈教授的指导下,司福恩本着不屈不挠的试验精神,幸运且成功地试出该蛋白质的生成条件,协助团队成功合成该种人体蛋白质结构,成为首次实验室成功合成案例,也是全世界学术研究的重大突破,让哥大生化科学部振奋。

该团队以此制定持续研究癌症基因突变的有关计划,并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于2014年8月投稿至美国Nature期刊后登载,因为司福恩的关键贡献,司福恩列名第2作者(共6名作者),仅次于法哈教授。

“Nature期刊的等级相当高,有点像期刊界的诺贝尔奖”,司福恩的生物老师林聪慧对中央社记者表示,她得知司福恩的研究获得刊登时,真的觉得“头皮发麻,怎么可以这么厉害”。她也强调,蛋白质结晶的生成条件必须不断尝试,就算有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司福恩的态度是值得被肯定的。

司福恩说,自己只是运气好,也感谢教授让他有机会进入名校实验室,希望这项研究能有效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研发。他说,在纽约时每天起码待在实验室6至8小时,且结晶生成条件会随外在条件变动,有时都需要等2至3天才能确定最后态样。因此不同溶液的浓度、温度、比例,都会影响蛋白质结晶的合成,关系下一步的研究进行。

现年18岁的司福恩即将从建中毕业,他放弃进哥大的就学机会,选择留在台湾进入台大森林学系就读。他说,利用大学增强英语能力后,再到哥大攻读硕博士学位。

责任编辑:华子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