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外貿都告急 中國經濟進入「困難時期」

人氣 20

【大紀元2015年06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中共官方日前宣佈要調降部份進口日用品關稅來刺激國內消費,與此同時,因今年前4個月中有3個月的外貿出現下降,中國沿海各省緊急採取措施希望補救,面對內需外貿都雙雙下降告急的局面,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進入了「困難時期」。

中共下調進口關稅以刺激內需

6月1日,中共宣佈將部份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減半,宣佈下調部份日用品涉及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平均降幅超過50%。但這次降稅受惠產品估計占中國進口商品總額不到10%。

長期以來,中國消費者對於進口商品價格過高多有抱怨,跨國企業聲稱,價差大多要歸咎於中國高昂的進口關稅。

據中共商務部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手錶、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等產品的20種進口品牌高檔消費品國內外差價相比較而言,大陸市場平均價格比香港地區高出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大陸2014年公佈的《中國公民出境(城市)旅遊消費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遊客境外人均花費近2萬元人民幣,用於購物的約占58%。中共兩會期間的3月7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2014年中國的出境人數已經超過1億人次,境外消費超過1萬億元。意味著境外消費數額比海南、寧夏、青海和西藏這幾個省份的GDP總和還要多。

此外,中共除了已經掛牌的上海自貿區外,今年即將掛牌的還有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有評論人士稱,中共是想用自貿區的方式降低關稅,把中國人海外購物方式轉變為在國內消費,以刺激國內的市場。

據《金融時報》報導,分析師認為,降稅對提振內需的直接影響有限。IHS Global Insight中國經濟學家布賴恩‧傑克遜(Brian Jackson)說:「這項政策或將有助於中國的商品進口量增長,但只會出現短期內的邊際效用。」而這一政策是希望催生新的國內消費需求。

今年前4個月大陸外貿出口有3個月下降

今年前4個月,中國出口有3個月出現下降,其中4月出口同比降幅6.4%,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差。此外,被視作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廣交會也出現了到會人數和成交額的雙降。最新公佈的5月製造業PMI顯示,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均位於臨界點以下,分別為48.9%、47.6%。業內分析指出,這些均顯示中國外貿特別是出口短期內仍將面臨明顯的下行壓力。

面對出口下滑的形式,大陸山東、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已經開始研討對策。

據悉,多數出口企業和海外採購商將人民幣匯率列為當前出口壓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去年以來,由於歐元對人民幣和美元大貶,造成歐洲市場進口需求復甦遠低於預期。巴西、南非也因人民幣走強而需求減少,特別是對日用消費品類出口影響較大。

雖然從2014年年底開始金融界認為人民幣將進入貶值通道,但之前有陸媒報導稱,因中共想在國際社會增強自己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話語權,盡力使得人民幣不貶值。

大陸證券公司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認為,中共之所以死保人民幣不貶值一是中共希望加強自己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話語權,比如說,中共希望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成為他的籃子貨幣,那麼這個時候大幅貶值是很難接受的;二是如果人民幣要進一步國際化,走向海外,國際投資者願意持有你的貨幣,首先你是堅挺的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成為清算貨幣,如果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那對它進入國際化是不利的。

所以,中國外貿出口短期內不會有明顯改善。

為了刺激中國日益下滑的經濟增長,中共央行近半年已經3次降息,2次降準,但從目前公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來看收效甚微,有金融界人士表示中共央行今年将再次降息至少25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将进一步下调100个基点。

責任編輯:林銳

相關新聞
加拿大最易錯報的5大減稅
2014澳企業減稅250億 實際稅率僅為19.3%
房貸按揭巧安排 減稅照享不誤
中國鐵礦減稅 工黨質疑自貿協定打擊澳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