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新發現 改寫醫學教科書定義

人氣 155

【大紀元2015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綜合報導)近日,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大腦內存在免疫系統的淋巴管道,這項新發現將顛覆幾十年來教科書中「腦內沒有淋巴管」的舊概念。

弗吉尼亞大學神經科學家喬納森•基普尼斯(Jonathan Kipnis)教授主導這項研究,他對外界表示:「這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神經-免疫相互作用的認識。我們相信,這些淋巴管在每一種涉及免疫成分的神經疾病中都可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inquisitr.com 6月7日報導,弗吉尼亞大學神經科學系主任凱文•李(Kevin Lee)說:「當他們第一次將基本的結果拿給我看的時候,我只說了一句話:『人們得改寫教科書了。』之前,從未發現中樞神經系統存在淋巴系統。」

李承認,教科書上的概念需要更新了,他說:「我們第一眼看到結果的時候,就很清楚這將改變對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關係的很多認識。」

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刊登這一驚人的研究。科學家們確認,腦和機體的其他組織類似,也能通過腦膜中的淋巴管與外周免疫系統相連。

新發現歸因於改變研究方法

人的大腦中存在無數的神經元細胞。 (Fotolia)

據報導,這項發現因為和幾十年來的教科書概念不一致,即使研究者基普尼斯教授自己一開始也懷疑結果是否正確。他說:「根據以往的知識,我不太相信大腦中存在那些淋巴管。我以為,上世紀中期就已經發現了機體的所有結構。顯然,實際情況不是我們認識的那樣。」

基普尼斯解釋,作出這一發現的方法很簡單。在玻片上直接觀察小鼠腦膜,檢查整體結構,即可見那裏分佈的淋巴管。

基普尼斯補充說,腦部淋巴管之所以能「隱藏」那麼長時間而沒有被醫學家發現,是因為淋巴管順著一條主血管進入靜脈竇,那個區域比較難觀察因而其中的淋巴管結構被忽視。

這一發現有助於醫學界深入理解大腦的機制,以及研究各種常見的疑難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和多發性硬化症。

二十世紀80年代心鈉素的發現曾顛覆教科書

生物體的結構極其複雜,現代醫學不斷的有顛覆舊觀念的發現。例如,二十世紀80年代,醫學界發現心臟不再是以前認為的簡單的泵血機器,還具有內分泌功能。心肌細胞分泌一種可調節血壓的激素,稱為心鈉素或心房利鈉尿多肽。心鈉素的發現改寫了醫學教科書的「心臟是泵血機器」的定義。

此後,現代醫學界了解到,心鈉素是屬於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中的重要激素,也就是說心臟對於精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同時,醫學界認識到,心臟的內分泌作用和中醫講的「心主神明」有一定的共通點,而心鈉素的發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醫理論的精深內涵。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飛毛腿」恆星超高速奔跑 或將脫離銀河系
黃仁勳:想要做有價值的事就必須更勇於冒險
迎接夏至 6月21日將現「草莓月亮」
美FTC將TikTok兒童隱私案件移交司法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