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激增 東西方在美國大學碰撞

人氣 1716

【大紀元2015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泉編譯報導)美國中西部的愛荷華大學城正在發生變化:奶茶店數量對星巴克3:1,愛荷華大學每十個學生中有一個來自中國。

愛荷華市已全球化

CNN報導,任何一天,當你在舊國會購物中心(Old Capitol Mall)閑逛時,會看到遙遠城市的人群,如:北京、上海、大連、深圳和武漢。再細看一下從你身邊開過的車,除了當地人首選的福特F-250S和道奇公羊皮卡,還有瑪莎拉蒂、寶馬、奧迪和奔馳。你甚至還可以看到蘭博基尼或法拉利。

中國學生每年繳給愛荷華大學7,000萬美元學費,估計為當地經濟注入一億美元的資金。他們成了金融福星,資助美國同齡人的教育。

中國學生人數從2000年的幾百人變成如今的2,500人,人數的激增帶來了文化衝擊和一系列的挑戰。

學校宿舍不夠,致使數百學生,多數來自中國的學生在宿舍大堂渡過數週甚至數月。學生在教室裡扎推也變得普遍。許多中國學生說英語和應付英語課程較為吃力。教授們抱怨在那種情況下如何教書。

大學的一個專家組去年花費數月時間研究國際學生的學術環境和社會環境。2014年11月,該委員會表示,為了大學長期、健康的發展,必須解決三個問題:文化差異、運作流程和語言障礙。

情況發生了變化,新的學校公寓開始興建,學校食堂的菜單也發生改變,以迎合不斷增加的國際學生的口味,學校在新學期開學時舉辦迎新會,在愛荷華機場也有人接機。

前美國駐厄立特里亞大使、政治學客座副教授羅恩‧麥克馬倫(Ron McMullen)說,學校的目標是幫助國際學生「融入、適應文化,從而有個更完整、豐富的大學生活」。

在愛荷華大學城發生的情況在全國範圍內也有發生,從阿拉巴馬州的塔斯卡盧薩(Tuscaloosa),到俄勒岡州的柯瓦利斯(Corvallis)、內布拉斯加的林肯(Lincoln)。

20年前,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有42,500人,多數是研究生。去年這一數字達到275,000人,多數是本科生。中國學生占美國國際學生的30%,其次是印度、南韓和沙特的留學生。

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數據,中國學生激增最多的地方集中在中西部,過去十年,十大(Big Ten)大學大量招收中國學生。在20所中國學生最多的大學裡,有9所是十大。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是這方面的領頭羊,10,000名國際學生中,有4,900人來自中國。普渡大學緊隨其後,9,000名國際學生中有4,600人來自中國。這兩所大學,國際學生人數占全校學生的25%。

密歇根大學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達5,300多人。俄亥俄州立,印第安那、明尼蘇達、密歇根這些大學中國學生人數激增:每所學校中國學生的人數都超過3,000人。在愛荷華,中國學生人數超過非裔美國人和拉丁裔學生的總和。

中國學生的湧入始於八年前,美國正處於金融危機中,而中國中產階級迅速增長。美國大學因經費削減而處於危機中。管理層需要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

布魯金斯資深政策分析師和助理研究員尼爾‧魯伊斯(Neil G.Ruiz)說:「影響是巨大的。它幫助大學在短期內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收入。」

魯伊斯表示長期影響更大,他說:「愛荷華的外國學生多來自北京、上海、成都、武漢這樣的中國城市,他們同時連接兩個經濟體。這是全球經濟的資產。」

大學的頂層領導開始飛赴北京,他們發現中國的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拿到一個美國學位,他們也能付得起州外學費,經常是州內學費的三倍。

中國學生處境尷尬

國際學生激增已引起愛荷華州立法者和教授的關注,立法者認為州內人口將被外國學生替代,教授覺得學校為了快速解決財政問題而出賣文憑。

老多米尼諾(Old Dominion)大學助理教授克里斯格拉斯說:「教授們會覺得負擔在加重,這發生在所有大學,教授們很惱火。」

學生的品質受到仔細審核,因為在中國,山寨教育機構爆炸式發展。中介機構濫用規則造假的消息廣泛流傳,從偽造大學論文到篡改考試成績。

隨著中國學生的到來,美國人變得越來越懷疑中國的動機,在校園製造緊張。

中國學生的車被噴上「滾蛋」的字樣,許多人都有被騷擾的經歷。

CNN於今年2月份採訪數十名在愛荷華的中國學生,幾乎每個人都有至少有一次被人喊「滾回亞洲」的經歷。他們說出了被孤立的感覺,渴望能適應。

陳宇浩(音譯)有被孤立的經歷。她在來之前知道愛荷華是美國中西部的一個農業州,「那裏的人只吃玉米」。

愛荷華城有7萬人口,對多數美國人來說不算是個小鎮,但對來自一個有1,000萬人口城市的陳宇浩來說是個巨大的變化,她想念家人,她的自尊受到打擊,她擔心說英語時語無倫次。

她說這是個普遍經歷,語言障礙讓一些學生退學。他們不想讓自己尷尬,而想讓自己感覺舒服,中國學生因此喜歡扎堆。許多人天生害羞,她說:「當他們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困難變得更加明顯。」

三年級心理學專業的陳宇浩決定採取行動,兩年前,她和一個朋友建起一個名為「心工作室」的學生組織,幫助國際學生解決心理健康。

她曾親眼目睹她的一個大學一年級的朋友,因環境變化大而變得焦慮不安,「她甚至不想走出自己的房間」。

2013年夏天,她與朋友對來自中國的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進行調查,他們問了以下問題:你們覺得跟美國人社交舒服嗎?在美國生活和學習有什麼困難?美國朋友占朋友的比例是多少?

她對調查結果感到震驚,多數人只有極少數的美國朋友,但幾乎每個人都希望畢業後能留在美國工作,儘管有簽證限制。

那段時間還發生一件事,給許多中國學生帶來煩惱,一個帳戶名為UIasianprobz的人在推特上張貼亞洲學生在圖書館睡覺或駕豪車的照片,跟帖有許多仇恨和負面的評論。

與CNN交談的中國學生在談到推特事件時都眼裡含著淚,他們覺得自己不被需要、不被欣賞,不僅被美國學生,也包括保持沉默的大學高層管理者。

但是,陳宇浩說,一些積極的事情出現了,這起事件讓國際學生站出來為自己發聲,推動學校管理者做更多的事情,以整合校園生活,他們要告訴管理者:「國際學生值得被校園接受。」

增進學生間交流

在推特事件前,商學院已開始深刻反省,如何讓學生「欣賞和你不一樣的人並與之工作」。

愛荷華Tippie商學院每五個學生中有一個是中國人,比校內任何院系的中國人比例都高。

商學院開課,教每位教授如何正確叫出中國人的姓名。院長加蒂爾(Gardial)說:「正確叫出人的姓名,顯示出對人的尊重。」

隨後學校開始引導教授們如何將多樣化帶入課堂,制定了將學生們帶到一起的項目,逐漸看到了進展,學生們開始坐在一起進餐,在大廳裡交談。10月,美國學生和國際學生在商學院裡一起刻南瓜。

商學院學生石齊齊和本‧坎寧安(Ben Cunningham)在一家中餐館吃火鍋,兩人像多數大學生那樣說笑著。石齊齊來自澳門,金融專業二年級,坎寧安是愛荷華州當地人,商業分析二年級學生。

兩人參加了商學院的國際夥伴項目,即一個國際學生與美國學生做朋友,120多名學生今年春天參加了這一項目。

坎寧安和齊齊都是第二次參加這一項目,他們覺得這一經歷非常寶貴。

坎寧安說,太多的美國學生「認為用病態的方式取笑中國學生很有趣」。石齊齊說:「國際學生與美國學生沒什麼不同。」「我們只是來自不同的地方,說著不一樣的語言,但是我們願意交流和分享我們的文化,我們願意學習新事物。」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爲什麽更多中國家長送年幼孩子出國讀書
中國留學生給自己打工 賺錢又交朋友
中國交換生赴美 切身感受自由民主平等
受美文化感染 中國留學生生活方式在改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