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雞蛋變生雞蛋 澳教授獲搞笑諾貝爾獎

人氣 1681

【大紀元2015年09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昱編譯報導)發明將「熟雞蛋返生」裝置的澳大利亞科學家,澳大利亞弗林德斯(Flinders)大學化學教授拉斯頓(Colin Raston),因其無意的「壯舉」榮獲了2015年搞笑諾貝爾獎。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拉斯頓教授研發了一台稱之為「渦旋流體設備」(VFD)的裝置,該裝置在生物化學工業和藥物工業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但同時還有一個意料之外的用途,可以將熟雞蛋白中的蛋白質恢復成其原始的自然狀態。

渦旋流體設備使用機械能使分子極高速地旋轉(每分鐘達5000轉)來控制化學過程。在用於煮熟的雞蛋白時,該裝置將蛋白中的蛋白質恢復成清亮液體的「自然」狀態,再現活力。

拉斯頓教授的這一發明讓其聞名世界,成為2015年搞笑諾貝爾獎得主。

在領取搞笑諾貝爾獎時,拉斯頓教授說:「哇,我真的得獎了?」 這真是「夢想成真,所有的科學家都想做一些卓越的事情,但是這個令人叫絕,」拉斯頓教授說,「還原雞蛋並不是我們當初所要做的,但這是解釋那有關科學的方法,並幫助世人更廣泛的意識到其重要性。」

根據今年5月《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報告,該裝置還能被用來幫助遞送化療藥物。

該裝置大大改善鉑基癌症藥物卡鉑(carboplatin)的附著物,使其成為叫做囊泡的納米級遞送管。卡鉑制癌的原理是卡鉑和癌細胞結合在一起,抑制其DNA合成和細胞分裂。拉斯頓說,大多數癌細胞的PH值較低,比正常、健康的細胞酸性要大。使用囊泡,在較低PH值的環境中,卡鉑能釋放得更快。研究顯示,PH值為7.4接近中性時,卡鉑兩天釋放20%,在PH值為5.5較為酸性的情況下,卡鉑5小時內就從囊泡中釋放20%,快了10倍。這樣病人用藥劑量減少但是效力卻更大。拉斯頓期望使用納米級管遞送藥物將允許該化療藥物的釋放更有針對性。

搞笑諾貝爾獎由《不可思議研究年鑑》雜誌主辦,編輯委員會由世界上50位著名科學家組成,包括若干諾貝爾獎得主和一名被判罪的重犯。授獎活動每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哈佛大學舉行。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其他得主包括: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Patricia Yang,發現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在大約21秒鐘排空膀胱中尿液的生物學原理;荷蘭馬克斯普朗克語言心理學研究所的Mark Dingemanse,發現每一種人類語言中都有「huh?」(啊?)或同等的這個字;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Elisabeth Oberzaucher 和Karl Grammer,試圖用數學技術確定嗜血的摩洛哥Sharifian皇帝穆萊•伊斯梅爾(Moulay Ismael)在1697至1727年間是否和怎樣生養了888個孩子;以及智利大學的Bruno Grossi及其同事,觀察到在雞尾巴上附著重物,雞會像人們認為的恐龍走路的樣子行走。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搞笑諾貝爾獎 長舌殺手獲青睞
搞笑諾貝爾獎揭曉 聒噪中斷機最有創意
搞笑諾貝爾獎登場 糞金龜懂天文導航
顏丹:中國包攬「搞笑諾貝爾獎」不是童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