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專家:硅谷風投市場泡沫或在形成

人氣 388

【大紀元2015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婉晴編譯報導)現金充裕的硅谷新興科技公司以各種津貼吸引頂尖工程師的做法業內早有傳聞,但資深風險投資家Chamath Palihapitiya今天發出警告,硅谷有過多的10億美元規模的公司浮出水面,或許這場派對無法持久延續下去。

據CNBC網站報導,這些風投公司的額外津貼包羅萬象,比如免費的午餐,免費的健身房會員資格和在公司內設置乒乓球檯。社會資本合作公司(Social+Capital Partnership)的資深風險投資家Palihapitiya警告說:「我懷疑有太多的資金在系統中。坦白說,一些公司或許根本不應該得到這麼多的投資。市場有過多的資金流入了風投體系,並支撐著一些實際上可能不是很好的一些創業項目。目前看來,這個現象持續的時間有些過長。」

Palihapitiya說,市場需要一個更完善的體系。創始人應負責用錢來聘請頂尖人才,而不是購買房地產,或用過多的額外津貼來吸引和留住員工。

他說:「當你被迫把重點放在辦公室的質量,或除產品以外的物質時,我覺得你透露出的隱含意思就是『我們沒有一個偉大的產品』。所以,你只能把錢花在無用的物質層面,裝飾門面。這時我們將認為這家公司對他們所研發和創建的公司並沒有多大的信心。」

這番言論並非是Palihapitiya一家之言。這位經驗豐富的風險投資家在上週StrictlyVC風投公司在舊金山舉辦的活動上就曾對外界傳遞這樣的信息。而Palihapitiya也不是科技風投業第一位提出這樣見解的風投家。

看點創投公司(Aspect Ventures)的高瓦(Theresia Gouw)在本月早些時候也通過CNBC向外界傳遞這樣的疑慮。她認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私募和風投市場估值泡沫的風險期。目前市場上有117家價值十億美元以上的私募公司。毫無疑問,這些公司的價值低於其它上市的工行公司。」

Palihapitiya還表示,風投公司如果有意將公司帶入公開市場就可以向投資者證明公司是認真的。這一行動將表示他們重視公信力並有意成為該行業中的領導者。從另一方面講,投資者應側重於那些迎合千禧年這一代人所需要的服務業類的商業模式。

Palihapitiya說:「最終獲勝的通常是好的主意。同時,我們要避免把精力和資金浪費在粉飾門面上。我們應更重視產品的市場適應性和能創造價值的偉大而獨特的想法。」

責任編輯:黃小渝

相關新聞
新創團隊前進矽谷 國發會爭取台灣冠名
很多美國矽谷科技界人士是「錨嬰兒」
台灣團隊圓矽谷夢 台矽基金助陣
台閉鎖性公司法 正式上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