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灣區司機:恢復理性是防止「路怒」的最好辦法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梁博加州硅谷報導)「路怒」(roadrage)一詞特指「由於開車壓力和挫折所導致、爆發出來的憤怒情緒」,主要症狀包括:做侮辱手勢、辱罵、過度按喇叭或閃大燈、突然加速或急剎車、「別」車、下車打人,最嚴重者向對方槍擊洩怒。隨著「路怒」症狀越來越普遍,該詞被收入新版牛津詞語大辭典。

生活在灣區的胡金煒今年三十歲出頭,正是容易發生「路怒症」的年齡段。
「我還好啦,遇到沒有禮貌的司機,只能讓著點兒,最多只是按一下喇叭。」胡金煒有8年駕齡、妻子和兩個女兒,來自中國大陸。他認為,「路怒」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他說,在中國大陸,「開車完全沒有規範」,而美國的不規範駕駛相對要少得多。在他更年輕的時候,開車也有些莽撞,遇到對方違規冒犯,感覺沒有理由不憤怒。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都在提升,知道任何時候都該保持理性,不能不顧一切。

「憤怒」是一種常見情緒,尤其是當人長時間身處一個封閉的空間,面對擁塞、壞天氣、事故和其他司機違規駕駛等等,「路怒」爆發似乎不可避免,而且日益出現泛濫趨勢,甚至由於一點小小的不愉快,每個司機都可能成為「路怒」的施暴者或受害者。

灣區華語電臺資深主持人李進表示,一些人對不規範行為的容忍度越來越低。
有著10年駕齡的王輝美承認,因為「手潮」(駕駛技術不好),自己常常在「路怒」事件中扮演「始作俑者」的討厭角色。但是她認為,受到比「路怒者」更多的譴責,這對她來說很不公平。

她說,並非所有的不規範駕駛都來源於司機的野蠻和狂妄,像她這樣的司機,十年時間車技毫無長進,小轎車對她而言是「很難駕馭的龐然大物」。正常駕駛時尚且膽戰心驚,緊急情況缺乏敏捷應對,一旦遇上「路怒」則感覺末日來臨,手足無措更加失去規範。

目前為止,沒有更好的預防機制來防止「路怒」悲劇。心理學家給司機朋友開出的藥方是——聽音樂、嚼口香糖、到加油站休息等舒緩行為。還有一些和胡金煒差不多想法的人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人們恢復「寬容、忍讓」的理性品格。

責任編輯:盛源

相關新聞
台油價估又降 開車族加滿較年初省220元
女開車聽見貓聲  警民合力救出喵星人
美20歲女大學生命喪「路怒症」司機槍下
紐省警方交通總監吁老年司機不要開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