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月資金外流破7千億

銀行八招嚴控走資

人氣 1020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2016年火猴年,被指是多事之秋,大陸反貪打虎行動升級,同時人民幣貶值、經濟放緩引發的走資潮席捲全球。國際金融協會(IIF)報告表示,1月份中國「走資」1,130億美元(約7,363億人民幣),已是連續22個月錄得淨資本外流,規模前所未有。與此同時,中共當局加強了資本管制,繼月初限制銀聯卡購買保險,報道指大陸銀行內部傳達8招措施,包括加強審查分行換匯、要求上報「資金外流客戶名單」等。不過,有學者認為,走資潮背後涉及到對中共體制的不信任,中共越收緊,資金或反而加速流走。

據大陸《第一財經日報》16日報道,一些銀行,過年前已傳達或履行多項應對異常跨境資本流動的風險控制政策,其中8招政策是外匯管理部門的內部口頭指示,包括:

一、對換匯資金實際用途加強審查、包括一人不能使用多人換匯;

二、要求轄內銀行每周上報前10名「資金外流客戶名單」;

三、在銀聯層面加強境外商戶管理,包括限制境外買保險、置業等;

四、不鼓勵外幣理財業務;

五、降低或取消分行售匯業務薪酬費用獎勵;

六、加強離岸轉口貿易管控;

七、銀行加強對遠期售匯的管理;

八、嚴格審查或不受理企業到較遠銀行辦理異地或保稅區交易。

「多對一」換匯愈加受阻

文章引述一名在廣東換匯中介王先生稱,他常去的多家銀行都已經加強了個人分拆和重複購付匯管理,以前那種用足一張身份證一年5萬美金額度的「封頂換匯」和「多對一」用多個人換匯給一個帳戶的做法,都已經越來越受阻。

此外,在某股份制銀行從事貿易金融業務的趙經理亦說:「如果多筆付匯使用了同一個貨權單據,或是貨權單據上顯示的重量、裝運港、集裝箱號資訊有疑點,像是裝貨港和卸貨港是同樣的、貨權單據日期早於合同和信用證開立日期,又或是在公共網絡核查出單據不實,我們都可能因貿易的真實性存疑而審慎辦理、或拒絕辦理業務。」被趙經理團隊攔在門外的,包括有風險的企業跨境收支業務,其中涉及大量換匯需求。

傳增人幣中間價彈性抑走資

另外,人民幣自8月11日匯改以來,急劇波動令資金外流。不過,黃曆新年後,人民幣反常回升,15日兌美元即期一度飆升815點子(1.26%),有外媒披露,有中資大行入市,沽售美元穩定匯市。

據《華爾街日報》披露,中共央行希望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更有彈性,從而挽回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以減少走資風險。

大陸人赴港排隊買保險

大陸走資潮現,圖為大陸人排隊來香港購買保險。(余鋼/大紀元)

過去5年大陸客來港買保險急升

不過,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陸走資潮越禁越有,而且渠道逐漸浮出水面。綜合各媒體報道,大陸走資途徑初略估計,除了地下錢莊、螞蟻式搬家購匯,虛假貿易出口、來港買殼上市、海外收購、海外移民置業等,甚至連香港買保險也成了走資的途徑之一。

事實上,近年來,赴香港購買保險的大陸人數呈現大幅上升趨勢。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的統計數據,香港保險公司向大陸訪客銷售的新保單,2012年、2013年、2014年的保費收入分別為99億港元、149億和244億元港幣,短短3年翻了2倍多。去年首三季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達972億元,當中向中國訪客所發出的保單貢獻約21.7%,新造保單保費達211億元。雖然第四季數字未有公佈,但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稱,據業界了解,第四季大陸客新造保費已按季飆升三成。

轉移資金 避稅兼理財

當中,繞過外匯管制、配置美元資產成為保險公司招攬中國境內客戶的主要賣點。

據業界人士稱,每逢周六、周日,一些保險公司生意興旺,如尖沙咀廣東道就有好幾家大型保險公司,在中港城等地可見到排隊買保險的景象,客人絕大多數是大陸人。

對於大陸人熱衷來香港買保險,美聯金融集團行政總裁黎家傑表示,有幾大原因:其一、大陸保險產品未夠成熟,「買香港或外國的保險產品質素高,更有保障」;其二、大陸盛傳要徵收遺產稅,買保險有利於規避遺產稅,將財產傳給下一代,同時又兼收儲蓄、投資之用;其三,人民幣貶值,亦多人想將資金走出來,換成非人民幣資產。

兩成買萬用壽險 可抵押借貸

黎家傑還說,大陸人喜歡購買的險種,除人壽、醫療保障類,還有約兩成客戶會選擇有投資性質的萬用壽險,可具備保單融資功效(即保單現金價值可作為抵押品到銀行或保險公司進行貸款,有的可借七成)。這類主要是針對大陸高端有錢客戶,香港客戶較不常買。

中共當局從今年1月起,限制銀聯卡海外提款限額,每年只限10萬元人民幣;早前又推出新規定,自2月4日起將嚴格執行銀聯卡境外交易購買保險單筆額度,不得超過5,000美元,被指是防止大陸走資的新措施,觸發藍籌保險股當日急挫。

保單動輒數百萬 銀聯設限

對於銀聯限制客戶海外購保險額度,黎家傑坦言,對業界有衝擊,「購買的活躍程度有些受影響」;他指,目前香港金融機構對於大陸資金來源,都有些敏感。「如果是現金,沒有人夠膽收。」

有資深保險經紀指:「大陸客買保險手筆很大,動輒幾百萬、上千萬都有,比香港客豪爽很多」,故很多經紀為賺快錢,紛紛將目標轉向大陸客戶,但如今限制多多,除了銀聯卡外,最近香港銀行對大陸身份證來港開戶亦設卡,「如果是以前,很容易開戶;現在很多銀行譬如中國銀行,匯豐都不開給大陸人。」

業界:仍可用支付寶過數

但該經紀表示,大陸人有的是方法將錢轉出來,銀聯卡限制刷卡後,有大陸客戶用互聯網金融付款,如支付寶等,一樣過到數。

虛假貿易出口走資 香港成平台

中共前日公佈1月外貿數據,大陸自香港進口金額在整體進口大跌18.8%情況下,卻急增108%,引起虛假貿易和走資的質疑。(Getty Images)

此外,投資者通常以經由香港進行假貿易的方式,從大陸走資。中國海關15日公佈1月外貿數據,進出口跌幅均超過預期;離奇的是,在整體進口大跌18.8%情況下,由香港進口金額卻激增108%。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麥格理(Macquarie)、澳新銀行(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等國際大行表示,來自香港的進口量不同尋常的大幅增長,是企業打著國際貿易的幌子、行金融套利之實,目的是通過開高價發票避開管制,最終把資金轉移出境。

至於其它走資管道亦相當暢旺。一位經營大陸移民業務的香港經理說,近來連一向較少人問津的小國移民查詢也大增三、四成,「大陸人移民實際上是移產,現在各國移民門檻都在增加,現在最重要是第一步先走出去。所以他們不會忌諱是哪國身份,只要拿一個外國身份就有保障。」

香港1月也舉行了好多個海外移民、置業的展覽,除了澳洲、英國外,還有杜拜、塞浦路斯等國,有興趣的客戶不少是大陸富人。「現在海外樓盤不少都是中國人買貴的,而且不是要有當地身份才買,而是走資出去,全球進行資產配置。」一位資深海外地產代理表示。

學者:中共資本管制難有實效

雖然中共當局制定了越來越多的措施阻止外匯流出,但收效如何還是未知數。(Getty Images)

對於大陸走資潮湧現,城大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認為,主因固然是人民幣貶值帶動資金外流,但為何走出這麼多卻是一個不解之謎。

他認為,雖然大陸加強資產管制,但走資通常都不是通過正常管道,多是經地下錢莊走,而且多是通過香港走出去,早幾年就有報道稱,深圳甚至有地下通道直通上水邊境,「綁住一條繩子把錢送來香港」。而且中共一直不打壓地下錢莊的原因,在於地下經濟一向存在,而且規模龐大,令中國經濟能夠蓬勃發展,所以當局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鉅威認為深層次而言,走資潮越演越烈的背後,涉及到中國人對中共體制的無安全感,「對你沒有信心錢就先走了」。

據胡潤《白皮書》,調查統計顯示,教育質量、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是中國富人想移民的三大原因。有些富有的中國人曾表示,希望在海外有棲身之地,是擔心如果大陸發生社會動盪,人身安全會不保;中國人還有一個信念,就是他們的財富在自由國家會得到更好的保護。

李鉅威提醒,香港作為和大陸緊密聯繫的地區,面對中國金融動盪,危與機並存。固然龐大資金來港造就很多投資機會,但香港當局也要加強監管,「早前香港銀行放貸給大陸企業,都吃虧了,現在都不輕易放貸,賣保險也是這樣,萬一大陸人無理索償,對保險公司也是一個風險。」◇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12月中共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降幅為史上第三大
走資潮牽動中港 港匯創四年低位逼近7.81
網傳外管局新規 幾類人將被取消兩年換匯額度
財經人士:資金外流嚴重 中共有三大對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