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老百姓的財富爲何來去匆匆 ?

人氣 4415

【大紀元2016年04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經歷了數次股災、房價物價上漲等波動,大陸民眾越來越缺乏安全感。近日有分析文章針對大陸的經濟情況表示,大陸老百姓的財富「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可能轉眼間就一貧如洗、財富瞬間蒸發。

鳳凰財經的這篇文章總結了7個方面,都可能令民眾傾家蕩產,分別是股災、P2P、民間借貸、實體店和網店都虧損、創業者、房價、過剩產業。

二十多年股災不斷

文章中提到,大陸「股災不止,簡直是老百姓財富的殺手」。

大陸股市創建於1990年代,二十多年來經歷了很多次大幅波動,漲漲跌跌。經濟學家吳敬璉曾經表示,大陸股市的弊端就在於已經被控制成國有企業的融資工具,據悉,大陸股市在創建時至少有一半是國有企業。

滬深兩市首次大跌發生在1992年,由認購新股中的暴力衝突和舞弊事件引發。1994年受到通貨膨脹和加息影響,股市一路走跌。1996年起初股市上漲,但12月16日宣布實行10%漲停板制度,之後兩市所有股票連續4天跌停,連續6個交易日從1258跌至867點,這一制度被認為是不允許股市大幅上漲。

1997年上半年股市一路上漲,到7月份香港主權交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7月2日),滬市大跌4.10%。同年8月份中共宣佈滬深兩市歸證監會直接管理,之後股市一直走弱。1999年7月1日公佈《證券法》當天暴跌7.61%,幾乎全線跌停。

2001年6月12日,中共國務院宣佈國有股減持開始,自此股市連續5年走跌。2005年6月6日中共證監會《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滬指跌破1000點大關,最低見998.23點。

2007年上半年股市再次出現上漲,進入股市的民眾開始增加,但是在5月29日半夜,中共財政部宣佈印花稅從30日起上調為3‰。30日滬指大跌6.50%,6月4日再大跌8.26%,連續暴跌4天,近半數股票連續4天跌停。

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一年,幾乎所有股票跌幅高達80%~90%。2008年滬深兩市全年跌幅約65%,期間1月份和6月份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之後都出現千股跌停。

2009年10月30創業板正式上市,之後股市一路上漲。接下來中共證監會開始限制創業板的開通,自此,創業板在2年內一直走弱。直到2012年再次開始上漲,2013年中共證監會再次限制創業板的開通,2013年12月2日創業板暴跌8.26%,幾乎全部跌停。

眾所周知的2015年夏季股災,之前半年內A股一路上漲, 6月12日(週五)滬指一度衝破5000點,漲至5178.19點,創七年新高。

但從6月15日(週一)開始,A股出現大跌,直到7月8日,滬指暴跌32%,市值蒸發20多萬億,將近 50%的上市公司自動停牌。8月24日再次暴跌,當天滬指重挫8.49%,創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券商股全線跌停,兩市逾兩千股跌停。這兩次股災導致大陸超過四千萬股民遭受損失。

中共內部知情人曾向大紀元透露,去年股災以及救市過程中的「內鬼事件」,是掌控國企股的江派企業集體做空A股,江澤民、曾慶紅、劉雲山家族等江派勢力聯手,企圖利用金融危機引發政治危機。當局把這起事件定性為「經濟政變」。中共證監會和中國最大的券商中信證券多名高管被帶走調查。

房價上漲

大陸房價暴漲,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3月份大陸房價仍然保持上漲趨勢。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1,303元,環比上漲1.90%,漲幅較2月擴大1.3個百分點;同比上漲7.41%,漲幅擴大2.16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深圳上漲幅度最大,今年 1 月月增 4%,過去一年飆漲 52%,上海金融中心過去 12 個月房價上漲 18%,北京上漲 10%。

公開數據顯示,大陸高房價在過去十年間持續上漲。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從2004年5月到2014年3月的十年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最主要的一線房地產市場,房價分別上漲了374%、346%、505%和420%。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表示,就房價與收入比來看,「中國房地產泡沫才是全世界最大的 泡沫」。在全球各城市當中,深圳的房價收入比是28倍,遠高於香港 (15.6倍)、紐約(10倍)、倫敦(12倍)和東京(8倍),北京和上海的房價收入也高於香港。

微信號「理財中國」3月12日發表文章認為,大陸房價高漲的背後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大量貨幣供應,即大量印鈔票。大陸金融界人士陳龍曾經分析數據後承認,在1990年到2013年之間,大陸房價的漲幅與貨幣發行增長率有高度的相關性。

財經評論人士黃生4月10日發表文章表示,在中國,資本管制嚴格,人民幣還沒有完全國際化,大量印鈔後貨幣就留在國內,造成物價、房價暴漲。

4月3日一篇題為《樓市真相:你的交易對手是國家》的網文中提到,大陸樓市的本質是,政府在不同階段以高價出賣土地,然後把賣地收入作為地方經濟的主要來源。高地價增加了房產商的開發成本,推升了房價,也造成三四線城市房產過剩嚴重。

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不是金融機構進行的貸款業務,而是個人或其它組織之間的資金借貸行為。與金融貸款相比,大陸民間借貸的手續簡便、門檻低,經常出現誠信問題,所以出現大量民間借貸糾紛。

2015年大陸民間借貸案件增加到142萬件。比如,北京市東北部密雲區法院2015年該院受理民間借貸案件有1231件,比2014年增加75.3%。2016年第一季度相關案件為621件,比2015年第一季度增加87.9%。

P2P(互聯網金融融資平台)違約頻發

數月來已經連續曝出多家P2P網絡借貸平台出現違約。直接導致數百萬投資者血本無歸,其中包括泛亞公司、「e租寶」等。

資料顯示,首家P2P網絡借貸平台於2007年8月在上海成立,據統計近十年來已累計有3000家。官方數據稱有一半P2P平台有問題,但業內人士表示,幾乎90%以上的P2P都存在資金挪用和資金池問題,有破產的風險。

從創建之初,P2P網絡借貸平台對投資人的承諾通常是,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包括高利息(甚至有的承諾20%以上)、低門檻(比如投資起步門檻是50元,甚至只需要身份證就可以辦理)、100%保本、零風險等。

一些投資者少則幾萬,多則幾十上百萬的投入進去。僅僅2013年10月份,P2P網貸問題平台總貸款餘額就超過10億元人民幣。

2015年4月,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宣佈停止向名為「日金寶」的理財產品支付本金和利息,共計22萬投資者損失達430億元人民幣。有投資者表示,泛亞公司設了一個「龐氏騙局」,也就是說,拿後來投資者的錢支付之前的投資者。

2015年8月,中國第一大互聯網金融投資平台「e租寶」公司停止交易,並因涉嫌違法經營接受調查。「e租寶」公司成立一年來集資總金額達到750億元人民幣,投資者接近90萬人。

今年1月11日,武漢盛世財富P2P理財公司發生違約,其「誠信寶A」理財產品當初承諾「保本保息、高達17%的年化收益率」,但投資人最終連本金也無法兌付。投資人表示,當時之所以會相信這家公司,是因為「其董事長上過央視的節目,2011年曾當選過武漢市礄口區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但結果出了問題。」

今年3月份曝出電影《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該影片製片方上海快鹿投資集團(快鹿集團)旗下理財平台陷入兌付危機,資金缺口在3億元左右。葉問3》的前期資金是來自十多家P2P平台、眾籌平台融資,影片上映後又通過自買自賣、虛假排場的方式試圖提高市場信心,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中晉有限公司(中晉)及其相關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資詐騙,於4月6日被宣佈立案調查,涉及13萬投資者的340億元資金。

實體店和網店都虧損

文章中提到,由於物價上漲,消費力下降,實體店出現蕭條,而網店由於近期大陸海關的新稅制,也受到了影響。

從4月8日起,大陸海關正式實施新稅制,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不再免徵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的50元稅額。

如果每次購物的完稅價格(包括貨物零售價格、運費和保險費)不超過2000元(人民幣,下同),一年購物的完稅價格不超過2萬元,關稅暫定為零,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徵收70%。如果超出上述限額,則全額徵稅。

另外,新規定中行郵稅的稅率由原來的四個檔次(10%、20%、30%、50%)調整為三個檔次(15%、30%、60%)。消費者如果選擇通過轉運公司或快遞公司將購買的物品寄回國內,每個包裹不可超過1000元,且要按照新的稅率繳納行郵稅。

創業寒冬和產能過剩

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聯合宜信公司4月12日發布的《中國青年創業現狀報告》顯示,被調查的創業者中,處於盈利狀態的不足一半,其它的是虧損和盈虧持平的,分別佔13.4%和42.1%。

另外,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本月最新報告中提到,中國未來2至3年產能過剩最嚴重的行業是鋼鐵、煤炭、水泥、造船、煉鋁和平板玻璃,如果這些行業減產30%,將造成300萬人失業。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分析:中美在金融市場上隔空交手
涉嫌去年股災做空A股 中信證券6高管離職
朱鎔基前秘書尖銳指責證監會犯下三大錯誤
中共外匯局已涉足A股 大舉買入銀行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