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三次對供給側改革發話 習近平很生氣?

人氣 11747

【大紀元2016年0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從5月9日至5月16日的一週時間內,北京當局通過官方會議和官媒報導,三次提及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在16日的會議上,習近平直言「有的地方還沒有有力行動起來,有的工作抓得還不精準」。

5月16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主要議題之一就是供給側改革,當天與會的高層還有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

習近平兩次提到地方政府在供給側改革中的做法,他直截了當的說「有的地方還沒有有力行動起來,有的工作抓得還不精準」;「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幹好自己該幹的事,具體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盯住看,有人管,馬上幹」。

5月10日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會議上,習近平仍然幾次提到地方政府的角色,特別是地方政府及其官員在經濟管理問題上的做法,包括「避免同一種失誤一犯再犯」;「對各種項目、投資、金融活動,不能見錢眼開,有奶就是娘」等。

習近平說當前存在「為官不為」的現象,主要有3種情況,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為」,二是動力不足而「不想為」,三是擔當不足而「不敢為」。

《華爾街日報》4月25日報導,目前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鼓勵產能過剩的行業進行擴張、新建工廠,業界人士直言「是一場賭博」,是一個虧損企業在一個已經萎靡的市場中繼續擴大產能。

報導中說,一些地方政府急於在短期內追求經濟增長,因此鼓勵對已經明顯產能過剩的行業進行投資。而目前大陸正在去產能,其推行的原因就是大陸幾十年來積累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以及因此所導致的企業利潤下滑和虧損。

台灣《天下》雜誌今年3月初發表文章表示,在大陸供給側改革問題上,中央和地方不同調,地方政府仍然存在過度投資的現象。

5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對權威人士的採訪文章,這位權威人士明確點出5個省份,廣東、重慶、江蘇、浙江、山西,正在陸續發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

他特別提到,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的過程中,短期可能會影響一些地方的GDP和財政收入,但如果不去產能,「殭屍企業」會越來越多,債務越積越重,加劇財政金融風險。依靠過剩產能支撐的短期經濟增長不僅不可持續,痛苦更大,包括企業虧損、銀行壞賬、員工被拖欠工資等。

有關「權威人士」的身份也引發關注。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微信「俠客島」此前解讀稱,「權威人士」是國家領導人的幾率可能不大,領導人一般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大陸媒體有分析認為「權威人士」可能就是習近平的首席經濟智囊劉鶴。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權威人士」談話代表了最高層對經濟形勢的意見,代表權威的聲音。

路透社5月11日援引匿名專家的觀點表示,《人民日報》刊發對「權威人士」的採訪文章,其實就是傳達4月29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的內容,是由專門的寫作班子寫的。#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央行報告多了九個字 中共在擔心甚麼?
陸官媒「權威人士」談經濟 分析:政策大轉移
北戴河會議之前 權威人士再談中國經濟
大陸當局加緊動作 收緊金融槓桿引導資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