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首席經濟學家不想幹了? 驚人發言談經濟硬著陸

人氣 17863

【大紀元2016年0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近日,大陸體制內經濟學者公開表示,中國的經濟問題不能看數據,而是結構性的問題,主要是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產能過剩、房地產兩極分化、收入差距大、貨幣信貸量大等問題,而高槓桿高負債是最大的經濟問題。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在 「2016城市觀點」論壇上說,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長了6.7%,但是這一數據並沒有消除人們心中對中國 經濟的擔憂,因為最令人擔憂的其實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

結構性問題

向松祚直接提到硬著陸,他說,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風險,硬著陸有多種方式,結構性風險一旦爆發,恐怕是承擔不了的。他舉例說,大陸的鋼鐵、煤炭、光伏、電解鋁、水泥等傳統製造業非常困難,企業難以本付息;房地產兩極分化,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差距很大,前者房價和成交量都增長,後者房產過剩嚴重。

另外,中國居民收入差距大,雖然有富翁,但是貧困人口的人數相當的多,至少一兩億。還有就是貨幣擴張很快,但是卻沒有流入實體經濟。這些都是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日也曾經表示,中國過去的很多產業都不行了,積累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而又大規模投資,很多資金為了追求利潤,流入了房地產市場,導致如今的房地產泡沫嚴重。

近日有消息傳出,當局將禁止上市公司為投資互聯網金融、網絡遊戲、影視、虛擬現實(VR)這四個「虛擬產業」而進行的跨界定增融資,收緊這四個行業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門檻。分析認為這是高層希望錢流入實體產業。

向松祚認為,在當前去產能的背景下,還存在一個問題——國有大型企業、傳統製造業、房地產拿走太多的信貸資金。比如,房地產雖然多年來是大陸經濟的主要支撐行業,但是對經濟的貢獻也就是21%,而卻拿走了社會融資的41%。

通脹問題

向松祚說,大陸的食品價格上漲了7.4%,這對於低收入的民眾影響很大。更重要的是,看通貨膨脹不能只看物價,還有中國老百姓生活中面對的最大難題——教育、醫療、住房。

經濟學家吳敬璉5月15日在演講中提到,過去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導致工業體系停留在低端水平,大規模銀行壞賬,老齡化加快,以及高房價、高學費、高醫療費用的「三高」現象。這是中國經濟幾十年來的問題,也是目前推行供給側改革的原因之一。

向松祚表示,依賴大規模的貨幣擴張、貨幣刺激、信貸刺激來穩增長,可能導致的後果是出現嚴重的通脹。

高槓桿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之一

向松祚認為,高槓桿的風險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高槓桿就是高負債,官方數據稱,非金融部門負債(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負債)超過GDP的240%,全部商業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在今年第一季度超過2%。

但是,對於中共官方的銀行不良貸款率,業界一直存有質疑。法國里昂證券(CLSA)早在去年10月份的報告中表示,中國銀行的壞帳率可能高達8.1%。

過去多年來依靠高槓桿、高信貸進行擴張,一方面形成了龐大的過剩產能,一方面很多行業出現嚴重的泡沫、出現通脹。數據顯示,86家鋼鐵企業負債總額達3.3萬億,其中絕大部分是銀行貸款,很多鋼鐵企業的債務高達幾百億,甚至幾千億。

向松祚對債轉股的方式持否定態度,一個無法還本付息的企業,讓銀行成為它的股東,同樣也無法給銀行分紅。他引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的權威人士的話說,對於殭屍企業,應該採取退出和破產的方式。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中共貨幣政策經歷四大階段 大變革將來臨
中國禁上市公司跨界定向增融 嚴控資金流向
中國債務危機拉響「警報」 爆發僅一步之遙
劉曉博:對當前股市的8點看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