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釗:為什麼「官場」有著如此大的吸引力?

人氣 174

【大紀元2016年06月23日訊】在當下的中國,如果要做一個調查: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我想,高居首位的一定是「做官」!2016年5月23日的《人民網》有一篇文章《多管齊下堵住跑官要官的「門路」》,便從一個側面回應了這個調查。文章義正辭嚴地寫道:「要多管齊下,方能堵住跑官要官者的‘門路’,不讓跑官要官亂了班子換屆的清風正氣。」這樣咬鋼嚼鐵一樣的文字,這樣要「多管齊下」才能治得了的毛病,說明「跑官要官」這件事在官場上還是比較多的。但一個問題隨之而來,即官場為什麼有著如此大的吸引力?

據說「官之初」並非如此的,那時人們做官的興趣遠沒有今天這樣大。人由動物變成了人並漸漸多了起來便出現了群體,於是群體與群體之間,群體內部自己人與自己人之間便會有矛盾、有爭鬥,這時便須有一個人出來組織群體,處理群體的事務,維護群體的利益。這個人可能便是最初的官。但這個官除了照顧自己的事情的外,還要是處理群體的事務,照顧更多的人,且打起仗來還要衝鋒在前,可見那時的官是要做許多事的,也累得很,並不是一件美差。所以,當時有人聽說要推舉他為官,便趕緊逃進了密林。

但官還是香了起來,像一塊巨大的磁鐵越來越有吸引力,這是因為後來的官有了平民不能擁有、不能享用的特權。這特權又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精神上特權;一是物質上的特權。

所謂精神特權是指為官者往往有著一言九鼎的力量,「口含天憲」「言出法隨」,甚至「朕即法」「一句頂一萬句」,句句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且萬世不變的真理。譬如特權者說:「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資本主義的苗和看上去像資本主義的苗的苗便被鏟光除淨了;再如特權者說「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越多」的人便成了臭不可聞的老九……這當然是權力之塔的塔尖上的人的精神權力。江工在《中國社會停滯的根源》中說:「高層人物巡視或接見群眾時,享受著人們前呼後擁、肅然起敬的鏡頭,在電視中都能觀察到一二。」他說,這是一種享受權力的過程。

也許有人會說,在權力的金字塔中,下級在上級面前總是低三下四的,沒有多少人格可言,更難以談精神上的享受。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呈等級結構的權力體系之中,雖然下級在上級面前要奴顏脾膝,但轉過臉來,他又是他的下級的上級,他的「奴才性」付出立即會從下級對他的「主人性」的呈獻中獲得抵償。而處在這個權力階梯中最下層的人,則會從權力系統之外獲得補償,這大概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一些普通的執法人員在民眾面前那樣地趾高氣揚。

但官場如果僅僅有精神上的特權而沒有物質上的獨享,那官也不會有那樣大的吸引力。假如天天將那些官捧得高高在上,卻只讓其去吃西北風,恐怕官的誘惑力便要失去大半,因為人畢竟不是神祉牌位,他也是要食人間煙火的。所以物質上的特權對人的吸引力恐怕要更大一些。

但為官者物質上的特權又是什麼樣的呢?倘要說清這個物質特權,是非有享用過人不可的,精神的特權普通百姓能夠感受得到,物質上的特權平民百姓便只好霧裡看花了。雖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但只見過豬走卻從未吃過豬肉的人是想不出豬肉的味道的。所以,我們來聽一聽俄國人伯里斯‧葉利欽的描述罷,他可是既見過豬走又吃過豬肉的人呐。

葉利欽說:「一切都取決於官級的高低。」「處長雖不享有專用的小汽車,但他有權替自己預定用車。副局長享有一輛專用的‘伏爾加’,局長則有另外一種更好的帶有專用電話的‘伏爾加’。」「如果你爬到了權力金字塔的尖頂上,則可享有一切——你進入共產主義了。」「所有的東西都是專門的——專門提供服務的師傅,專門的門診部,專門的醫院,專門的別墅,專門的住宅。」「購買克里姆林宮的貢品,只需花一半的價錢就行了,送到這裡的都是精選的商品。全莫斯科享受各類特供商品的人總共有四萬人,而當時莫斯科有人口二百萬人。」(《葉利欽自傳》東方出版社)葉利欽雖是外國人,但我想,這種物質上的享受,中外是不會有太大的差別的。

現在很有一些人在說「那個時代沒有腐敗」,所以便很懷念那個時代。其實,只是那個時代的腐敗與現在的腐敗長得不一個樣子罷了。比如,在那個時代,什麼級別的人物可以有車,什麼級別的人可以配多少肉票、糖票、奶票等,而這些東西要麼是比普通人配得多,要麼就是普通人配不上。而這種特殊性的供應與權力的大小是匹配的,也是由權力派生出來的。相對於社會公平來說,豈不是一種腐敗?只是這種腐敗是一種制度性的安排而已。

當然,這種物質上的特權現在由於整個社會物質上的豐富,在普通社會層面上已不是那麼突出了。但是,一些隱性的物質特權也還是有的,比如那些大大小小的因權力而附帶的大大小小的物質上的交易,在擁有權力者身上,便是一種他自家的物質上的積累,有些甚至達到了億萬級,而有了億萬級的金錢,在物質享受的層面上講,他大約也可以有帝王般的感覺了。

不論是精神還是物質上的特權,享用起來都是極其舒適的。且不說精神特權給人帶來的「振臂一呼,響者雲集」快感,僅是物質特權所帶來的錦衣玉食和富麗堂煌,又有誰能不心滿意足、淘淘然於其中呢?官之特權既可吸引眾多的人爭著入住廟堂,又可以使進入官場的人自覺維護廟堂的輝煌。試想一下,又有誰會主動地將已經得到的,歸於自己享受的特權拱手相讓呢?相反,他們還會想方設法去擴大這特權,鞏固這特權,所用的法子也是簡單得很,那就是行使手中的權力。霍布斯說:「我首先指出的是所有人共有的傾向:一種永恆而不息的,到死方休的對權力的欲望。」而且「如果他不獲得更多(權力)的話,他就無法確保他現時的具有的權力及過好日子的手段。」對此,美國學者大衛•丹比進一步解釋說:「如果你不繼續進攻的話,你就保持不了你已經所有的。」(《偉大的書》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但為什麼會有這些特權呢?走筆至此,我想到了尼克森曾說過的一句話:美國的總統是生活在魚缸裡的金魚。這可能是這位耍了一下特權便弄出了一個水門事件,而不得不從總統的座位上退下來的總統的經驗與教訓總結罷。是的,一條生活在透明的魚缸裡的金魚是弄不出什麼特權來的。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三中全會設國安委 江澤民第二權力中央610被瓦解
江澤民第二權力中央瓦解 政法委現恐慌自殺
周永康從「沙皇」到墮入地獄之路
傅國湧:延安窯洞中的特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