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一句話引發業界對經濟政策走向的猜測

人氣 4210

【大紀元2016年07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2日在「1+6圓桌對話會」上一句話——「多措並舉積極穩妥降低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引發業界對今後官方經濟政策走向的猜測。

財經人士金里仁7月25日在香港《經濟日報》發表文章表示,李克強的這句話引起關注,有分析人士據此猜測今後的政策走向重點,可能轉向「去槓桿」加上「降成本」。

經濟界一直關注,供給側改革的五項內容(「三去一降一補」)中,哪項會先行?

有觀點認為今年上半年以去產能和去庫存為主,但短期內成效不明顯。

公開資料顯示,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經濟界有主張「降成本」先行的觀點,認為應該解決企業高成本、重負擔的問題;還有主張先「補短板」的,即先補上政策的短板。

所以,李克強的這句話——「多措並舉積極穩妥降低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引發了很大關注。

這句話被解讀為降低槓桿率以減少非金融企業槓桿壓力,同時又降低非金融企業的成本,而「多措並舉」,就是補政策的短板。

李克強的這個表述是在7月22日「1+6圓桌對話會」上所講。

當天出席會議的還有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賴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裡亞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

大陸企業槓桿率成問題

槓桿率一般用債務與GDP的比率來計算。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大陸企業部門的債務率在2015年末高達170.8%,而企業部門槓桿率警戒線是90%。

早在2008年之前,大陸的企業槓桿率就超過了警戒線,大約為100%,從2008年到2014年上升到了149.1%。

國際清算銀行對比其它國家的數據發現,大陸企業部門的槓桿率居於首位,高出發達國家平均值80個百分點,高出新興經濟體國家平均值66個百分點。

大陸經濟學者李揚表示,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就是槓桿率,大陸企業債務的債權人主要是國有銀行,如果企業債務出問題,銀行就出問題,進而整體經濟就會出問題。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企業槓桿率過高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據悉,大陸國有企業產能過剩嚴重,並因此產生大量殭屍企業。

市場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通過債轉股的方式轉移債務,殭屍企業的狀況會增加銀行的負擔。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以破產或者去產能的方式去槓桿,國有企業將有大批員工失業,又與中共的「維穩」不符。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大陸債市違約加劇 金融界敲響警鐘
陸企陷「流動性陷阱」 央行變相「放水」
中國股市債市同時出現危險信號
經濟學家:大陸現狀下拿現金的人最吃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